消费经济学温习资料 消费文化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分派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6.最先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9.西斯蒙第以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
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
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刻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
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14.最先成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大体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6.咱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
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转变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
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
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加等问题;
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
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
答:第一,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第二,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弟是最先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控制没必要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此刻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加是增进社会财富增加的源泉;
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大体经济单位;
28.消费者行为包括的层次有:
①消费者的资源第一次分派选择
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派选择
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适应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
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适应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1.消费者行为的大体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
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
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6.弹性那个概念就相对转变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按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转变的反映程度;
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转变的百分比与收入转变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能够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仍是低档商品;
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
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钱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知足其需求,而当价钱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知足需求;
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钱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又被称为吉芬商品;
16.替代品:若是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钱的上升会引发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钱的下降会致使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二者彼此替代关系;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钱的上升会引发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二者是彼此补的;
18.需求价钱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钱转变的反映程度;
19.需求价钱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含义;①弹性系数大于1.,弹性充沛有弹性、②需求弹性等于1,企业变更价钱不会引发收益的转变、③弹性系数小于1,弹性不足缺乏弹性、④弹性系数无穷大,完全弹性或无穷弹性、⑤弹性系数为0,完全无弹性状态;
20.效用:指商品或劳务知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取得的效用的增加;
22.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它指的是,消费者在一按时刻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在某一数量上,再增加商品几乎不会使消费者的知足进步增加;
2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取得的收益;
24.社会阶级: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品级划分;
25.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
①不同社会阶级的消费决策
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2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7.简述从众行为的产生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个人与群体的关系、②群体意见的一致性、③群体的人数
28.一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对消费者行为的调节作用表此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在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
29.简答文化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
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
②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适应
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因此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
30.消费观念对储蓄的影响:及时行乐、克勤克俭;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1.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钱变更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不同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发的消费变更;
2.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钱变更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不同曲线时所引发的消费变更;
3.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4.利率对储蓄的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
5.生命周期储蓄:预算约束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那个动机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
6.简述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
答:生命周期储蓄的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
7.简述遗产动机对储蓄的影响;
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越多
②反之越小
8.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更的;
9.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碰到意外事故等情形下,对公民受到的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的物质帮忙,以保障其大体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0.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1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进展;
答:早在19世纪末,德国开始实行,并制定了有关法令。其后在欧美乃至全世界普遍实行。
12.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税收计划而不是储蓄账户;
13.论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储蓄可能产生的影响;(P22-23)
14.流动性约束:当消费者在高收入预期下无法借款来维持当前消费时的现象;
15.简答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
①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②当存、贷款利率相差专门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③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小时,人们偏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16.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
17.简答高储蓄的原因;
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④实现正利率
18.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的影响;
①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储蓄的增加
②投资渠道狭小单一,从反面促令人们储蓄的增加
③太高的消费门坎客观上增强了人们的储蓄偏向
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的转变从客观上证明了收入对储蓄的增进作用
19.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20.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1.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依据实际利率的变更;
22.居民无风险预期的改变,风险预期的增强,引发消费者行为的一系列转变,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化;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1.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取得可能但不肯定的收益而舍弃此刻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进程;
2.按投资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投资能够分为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
3.流动性:指资产变成货币而不致蒙受损失的能力;
4.简答金融投资的特点;
①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利用权
②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的流动性最强
③金融投资是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
5.实物投资: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珍贵金属等;
6.简答教育投资的特点;
答: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特性;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刻上的间接性;
7.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①银行存款、②债券、③基金、④股票、⑤住宅投资、⑥教育投资;
8.债券:是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听凭,用以表明彼其间的债务、债权的关系。
9.债券的特点: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和债务关系、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债券具有必然的期限、债券能够生意流通;
10.债券的历史最先能够追溯到12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发行的债券;
11.实物投资的特点:流动性低、具有保值功能;
12.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
13.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短时刻债券;
14.按发行的方式,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15.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的发行对象的债券;
16.私募债券:事前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的债券;
17.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债券可分为付息债券和零息债券;
18.可转换债券:指债券持有人依照规定的转股价钱,在一按时期内将债券转成固定数量的发行公司的股票和权利;
19.股票:是股分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
20.股票按其性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1.股票的特性:①风险较大、②流动性好、③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
22.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同各类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23.投资基金的长处:①规模经济、②投资分散,风险低、③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24.按照收益内容的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能够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
25.当期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按时刻内的利息。当期收益率=利息除购买价钱;
26.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刻后通过出售所取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钱与出售价钱之间的差额;(P31—P32)
27.货币的时刻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必然量货币比未来取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28.按风险是不是能够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29.系统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一路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
30.按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31.若是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相同,二者中谁的方差大,风险就大;
32.完全流动的资产:即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发觉“适合”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刻很短,大体上是即时完成的;
33.市场的有效性:指价钱能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34.强有效市场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价钱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人都明白价钱能反映所有资产的信息;
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1.马克思以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的第一需要;
2.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的点是边际本钱等于边际收益的点;
3.非劳动收入的各类包括各类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和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
4.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转变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的;
5.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向后弯曲;
6.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转变的反映程度;
7.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形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8.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原因:
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刻的偏好较强 ②对收入的弱偏好 ③工资低
9.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10.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形相误差离的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11.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类技术;
12.常常学家以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的结果;
13.教育的本钱包括经济本钱、心理本钱和机缘本钱;
14.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
15.教育收益的趋势是递减趋势;
16.若是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
17.若是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
18.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的影响;
19.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的原因:
①男性对女性工作观点的转变
②高质量的家用电器
③妇女工资提高
④晚婚
⑤离婚增加
20.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取得的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刻的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的,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致使更多的闲暇和更少的劳动时刻,而替代效应却致使更多的劳动时刻和更少的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
21.相对收入假说的含义:以为妇女参与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收入低于收入增加的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维持家庭收入的增加;
22.退休年龄提前的原因:①政府的强制 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③养老保障;
23.论述教育对消费的影响:①货币收益 ②福利收益 若是以为教育的未来收益大于此刻的本钱投入,就捐躯眼下的消费;
24.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
答:第一种观点,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观点,家庭规模越大的妇女不能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第三种观点,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致使了高工资,也致使了家庭的小规模;
第六章 消费信贷
1.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2.直接贷款: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个人提供贷款;
3.间接贷款:向销售商提供资金,由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4.消费信贷的特点:①利率水平高 ②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③规模呈周期性;
5.消费信贷的主要种类:①住宅抵押贷款 ②汽车贷款 ③信用卡贷款;
6.信用卡属于无担保贷款;
7.简述进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
答:进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的影响,第一,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第二,消费信贷还会降低人们的储蓄行为;进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能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加;
8.简述进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答:第一,金融市场的进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第二,提前知足了消费需求;再次,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重,银行必需不断地寻觅新利润增加点;
9.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包括:
①资产流动性风险 ②利率风险 ③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
10.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三种方式:
答: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时刻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的比例
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的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
③当长期资产比例太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
11.利率风险:指利率变更的不肯定性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12.简述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办法;
①增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 ③开发新产品
13.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利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
14.个人贷款最显著的特点是定价高于融资本钱;
15.短时刻贷款用来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最多见的方式是第三方担保;
16.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
17.利息收入是贷款方名义上最大的收入来源;
18.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对贷款的偿还提供担保或进行保险,具体办法主要包括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保险;
19.消费信贷所面临的其他风险,主如果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及抵押物产权风险;
20.论述中国消费信贷业务产业产生的背景、现状及进展趋势;
(1)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债务清偿能力的提高
②居民消费结构转变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加
③商业银行资产调整增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④政府刺激内需支持消费信贷的进展
(2)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由于方才起步,品种还比较少,规模较小,在银行资产中比重很低,与发达国家有专门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形势的趋于好转,消费信贷将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展;
此后消费信贷进展的主要品种,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
18.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进展的因素;
①收入水平
②消费观念
③社会保障制度
④个人信用制度
⑤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的水平
19.简述消费信贷产生的原因;
①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
②解决家庭收支在时刻上不匹配问题的需要
③消费观念的转变
第七章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揭露了收入与消费二者之间的关系;
2.消费函数中,消费的主要变数为收入;
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偏向递减论;
4.论述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主要内容;
答:“绝对收入假定”表现了如此的思想:消费随收入的转变而绝对地转变。当实际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偏向递减,维持适应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将会逐渐增大;反之,若是实际收入减少,那么维持适应上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会逐渐缩小。
5.简述影响消费偏向的主观因素;
①避免预料不到的转变、
②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做预备、
③存钱维持个人的“独立感”和“有所作为”的感觉、
④出于本能,总希望未来生活好些、
⑤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
⑥作为投机或进行经营用、
⑦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⑧纯粹的吝啬;
6.简述影响消费偏向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①工资单位的转变、
②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的转变、
③财产的意外增值或损失、
④利息率的转变、
⑤财政政策的转变、
⑥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转变;
7.长期来看,影响消费偏向转变的因素:利息率的长期变更、收入格局的转变;
8.凯恩斯以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9.相对收入假定: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第一提出。其中包括两个含义,第一,相对他人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第二,相对于过去的收入,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10.论述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
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周围人的消费行为及收入有关②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受自己目前收入和过去收入、消费水平的影响
③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转变,往往掉队于其收入的转变
④当消费者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水平时,消费者可能第一恢复储蓄
11.持久收入假定:它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其大体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固定比例关系;
12.简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在一个人口不断增加或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社会中,个人净储蓄总额将是正值,而且人口增加率超高,或人均收入增加率越高,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第8章 消费需求
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份组成:
①对消费品的需求、②对投资品的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更量与引发这种变更的始初注入时刻的比例;
3.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偏向的高低决定;
4.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6.消费才是经济增加的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7.经济增加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 惠特曼 罗斯托提出;
8.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消费模式是同步型消费;
9.经济可持续进展主张进展集约型经济;
10.边际消费偏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偏向为零,投资乘数等于1;
11.消费模式的选择要考虑:经济进展所处阶段、各类消费模式特点、产生条件;
12.可持续进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进展;
13.滞后型消费模式的实现条件: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广漠的出口市场;
14.罗斯托在《经济增加的的阶段》中,将各国经济进程归纳为五个阶段: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③起飞阶段、④向成熟推动阶段、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15.经济增加阶段理论中,最关键的是起飞阶段;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是人类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的重大转折点;
17.经济可持续进展:指在经济进展进程中不仅重视经济增加的数量,更关注经济进展的质量;
18.消费增加与本国经济增加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模式:
①同步型消费、②早熟型消费、③滞后型消费
19.前苏联、东欧国家、中国建国后较长的时刻里推行的就是滞后型消费模式;
20.评价我国现阶段消费的模式的选择;
答:鉴于我国目前经济进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各类消费模式的特点及产生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其大体含义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加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度。
21.判断消费的增加速度是不是合理,应该考虑两个标准:
一、消费率维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有较高的经济增加速度
22.试述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进展战略的对策;
答:其一,在经济效益方面,我国经济运行并无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经济进展速度方面,我国在整体上尚未完全摆脱通胀和增加、通缩和增加的矛盾;
其三,在结构方面,产业结构的失调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远远没有完成;
要实施经济可持续进展,必需:
一、第一,要树立公正为本的进展理念;
二、第二,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设立俭仆资源的经济体系;
三、再次,进展绿色导向的科技体系;
四、最后,实施一路行动的系统工程
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消费政策:是国家在一按时期内有关消费进展的各类方针、制度及相关办法的总和;
2.论述消费政策的内容;
(1)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
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加的关系
②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③收入分派政策
④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
(2)有关消费结构转变的政策
①消费品市场、②消费品产业结构
3.简述税收调节对消费政策所起的作用;
①增进某些产品业的进展、
②限制或增进某些产的进出口目的
③鼓励消费的作用、
④避免出现收入差距的过大
4.简答利率调节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分派发挥作用
②利率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5.简答国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的当期收入产生影响
②对产业结构产生必然的影响
6.简述政府支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①对低收入者的大体生活消费进行保障,起到稳固社会的作用
②通过政府的投资对社会投资起引导的作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7.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大体特征;
8.按照我国的消费特点,目前着力推动的是住房贷款和高等教育贷款
9.与消费政策相关的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
10.经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
11.计划体制下,消费政策实现所依赖手腕是行政,市场体制下依赖的是经济;
12.收入的分派方式包括按劳分派、按资分派;
13.收入的分派机制包括市场、计划、行政机制;
14.收入分派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社会目标、分派方式、分派机制;
15.消费结构政策所涉及的内容有消费品产业结构、消费品市场;
16.通货膨胀: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
17.论述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③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④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18.通货紧缩: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地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
19.论述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
③国债政策
20.简述消费政策的目标;
①有助于稳固经济、缓和经济波动
②有助于增进经济的长期增加
③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级生活状况的差距
21.简答发达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提高“生活质量”,进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的产业
②通过各类方式提高低收入阶级的收入
③大力推行消费知识和技术
④增强对节约能源或节约某些原料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开发和推行
⑤增强对消费者的保护,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害
22.简答进展中国家消费政策的重点;
①避免出现“消费早熟”
②迅速提高低收入阶级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③大力进展消费品市场
23.消费早熟曾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若干进展中国家出现
24.制定消费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进展目标、
②社会资源状况
③消费战略、
④需要协调的其他政策包括人口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派政策
25.论述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的要点;
①进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
②加速社会保障制度,专门是养老金制度的改善
26.简答消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进程中,应该与哪些宏观政策相协调;
①人口政策、②产业政策、③收入分派政策
第十章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进程中所消费的各类资料的比例关系;
2.依照需要层次划分,消费资料能够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进展资料;
3.消费支出结构: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
4.简答我国原来的统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①消费支出按商品支出和非商品支出划分,即“劳务不是商品”
②按商品与非商品支出分类,给消费支出结构分析带来麻烦
③不能完全反映特按时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新的统计方式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划为八项;
6.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①消费品市场状况、②消费水平、③人口年龄结构、④福利制度及价钱体系;
7.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的收入水平、②家庭消费支出功能、
③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④家庭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⑤家庭规模、⑥家庭的投资;
8.家庭文明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希尔、贝尔、小安德森;
9.家庭通常有三种功能:繁衍、经济、社会;
%以上为绝对贫困、60%-50%勉强度日、50%-40%小康、40%-20%富裕、20%以下超级富
裕;
11.简答消费品市场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表此刻哪?
①某些消费品的欠缺会在一按时刻内、必然程序上影响其消费支出
②某些新兴消费品的出现会在必然程序上刺激消费需求
12.恩格尔定律的含义;食物支出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13.影响恩格尔定律适用性的因素: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食物组成转变、食物消费方式的转变;
14.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上升;
15.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3000美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16.合理的消费结构:指符合一个国家一按时期进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
17.简答判断一个国家一按时期消费结构是不是合理的标准:
①消费结构与那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进展阶段是不是相适应
②消费结构及其变更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不是相符合;
18.简述产业结构转变的一般规律;
答:第一产业的比重慢慢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的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成迅速上升;
19.论述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①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②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20.最先提出主导产业的理论的学者是罗斯托;
21.简答罗斯托以为作为主导产业应有以下特性:
①依托科学进步、②形成持续高速增加的增加率、③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22.对现期消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现期收入;
23.不同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费支出结构,最显著的不同是食物支出;
24.一国消费结构的最大体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
25.随着消费水平提高,食物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6.从我国实际情形看城镇食物支出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农村是先下降后上升;
2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各项开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性支出;
28.恩格尔系数中计算公式为食物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X100%
29.制约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因素有经济进展水平、经济进展所处阶段;
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知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2.简答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①消费的技术方式、②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从消费需求知足的角度来看,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涉及的则是需求知足的具体进程;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看,消费方式的两个方面都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个人消费:指在消费者个人及其家庭范围内实现的消费活动;
4.消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
5.现阶段消费的主导方式是家庭消费;
6.我国现阶段制约生活服务业进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不足;
7.依照消费的社会实现范围,能够将消费分为:个人、公共、集体消费;
8.个人消费特点:分散性、灵活性、多样性;
9.集体消费:指以消费资料公开所有为基础的知足人们公共需求的消费活动;
10.论述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转变趋势;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大体单位,因此是社会的大体消费单位
②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
③消费者的需求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专门大的不同
(2)随着社会经济进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①公共消费的存在是为了知足人们的一路需要、
②只有通过公共消费活动,才能取得比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6.论述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转变趋势;
答: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将逐渐上升;
①消费品的商品化。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低级阶段,也是最关键②劳务的商品化。劳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进展的第二个阶段;
7.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取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的购买服务;
8.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也就是消费进程中的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进程;
9.简答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①是实现人的全面进展的需要
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进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10.论述缩短家务劳动时刻,增加闲暇时刻的意义;
①对于消费者来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进展劳动力
③进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踊跃的作用
11.简答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①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②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
③闲暇消费产业有待进展
12.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时刻的价值、③社会服务行业的进展状况
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利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费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取得的利益;
2.消费者权益本质上是货币权利的表现;
3.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体此刻消费者购买力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知足;
4.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正式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和保护主要受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制约;
6.在卖方市场中,生产者在商品互换中占主导地位。
7.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8.论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①消费的分散性
②消费者信息的缺乏
③消费决策的可诱导性
④消费者的小额购买造成其索赔的不经济
⑤消费风险的存在
⑥负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费者运动最先产生于美国;
10.在消费者运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对消费者权益的确认、对市场交易的管理、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对商品促销的管理、对商品价钱的管理;
11.在消费者运动进展的第四个阶段,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偏重于立法过渡到偏重于消费者权益、企业开始与消费者组织合作并提供援助;
12.从企业行为来讲,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表现为: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钱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13.论述消费者运动的进展阶段;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②30年代到50年代,消费者运动的进展
③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
④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运动
14.简述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①经济进展水平与消费者权益
②制约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因素
③市场管理状况与消费者权益
④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5.论述消费者保护体系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表现;
(1)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①法制的健全、②政府的作用、③社会公众的力量
(2)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16.我国目前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的主要表现;
答(1)由于社会原因。市场商品数量和品种供给不足,消费者了解商品及劳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2)由于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原因
①企业不良经营作风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②在产品质量方面
③价钱方面、④促销方面、⑤售后服务方面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的权益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②消费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权益的损害
③消费者某些消费知识的缺乏
计算题
计算题类型一:
N 生活年数(寿命-独立出来的年龄) M 工作年数 Y 每一年收入 C 总消费 S 储蓄
一般求:终身收入 年均消费 年均储蓄
终身收入=YM
年均消费=终身收入/生活年数 年均储蓄=每一年收入-年均消费
计算题类型二:
求 当期收益 利息等
持有期收益 出售价钱-购买价钱 到期收益=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 当期收益率=当期收益/购买价钱
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购买价钱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购买价钱=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
计算题类型三; 求终值 和 现值 终值 FV 现值 PV 利息 I
N 期数(注意和年数的区别) FV=PV*(1+i)n PV=FV/(1+I)n
计算题类型四; 年金的计算 最难的 年金 CF
FV=CF*((1+i)n-1)/I
PV?
PV=FV/(1+I)n
PV= CF*((1+i)n-1)/(I*(1+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