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工程场地渗透稳定性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时,渗透变形现象的产生还必须由宏观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来决定。
12.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有(1)土粒的矿物成分、形状、颗粒大小与颗粒级配。(2)土的密度。(3)含水量。(4)土体结构的扰
动情况。(5)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13.渗透破坏的形式有哪些?答案:流土、管涌、接触流失、接触冲刷。
1.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答案:主要有气候、地形、地下水、岩石性质的影响、断层裂隙的影响。它们主要影响岩石的风化速度、深度、程
度及分布规律。 14.褶曲构造对公路隧道位置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当隧道轴线与褶曲轴线平行时,由于褶曲轴部地层受到构造应力拉伸与挤压,岩层破碎,常形成洞顶坍落,而且向斜轴部常富集丰富的地下水,危害隧道的安全,这些都对隧道建造不利。为此,隧道位置应选择在两翼地层中穿越。
2)当隧道轴线与褶曲轴线垂直时,背斜褶曲的岩层呈拱状,岩层常被切割成上大下小的楔体,隧道结构岩体比较稳定,而向斜褶曲,岩层呈侧拱状,所切割的岩体呈上小下大的楔体,容易出现洞顶坍落。因此,隧道位置应尽量避免横穿向斜褶曲 15.工程中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有?
( 1 ) 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为防止水和空气侵入岩石, 可用沥青、三合土、粘土以及喷射水泥浆或石砌护墙来覆盖岩石表面。施工时先将岩石表面已风化的部分清除, 然后在新鲜岩面上进行覆盖。为防止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可在其上铺一层粘土或砂, 其厚度应超过年温度影响深度的5 ~10 cm, 此方法主要起隔绝作用。( 2 ) 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将水泥、水玻璃、沥青或粘土浆通过高压将其灌入岩石的裂隙内及喷射于表面, 不仅能起到隔绝作用, 而且能提高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3 ) 加强排水,水是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将岩石与水隔绝能减少岩石的风化速度。在实际工程中, 为防止基岩的风化, 特别是容易风化的岩石如泥岩、页岩及片岩等, 特意不将基坑( foundation pit) 或路堑( cut) 底部挖至所设计的深度, 直到封闭基坑的施工前才挖至设计深度。
16.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案:工程地质的具体任务: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3)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
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7.水库诱发地震有何特点?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而诱发的地震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空间分布特征a.震中位置 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 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主要断裂线平行或与X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 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带的复合部位 b.震源较浅,震源体较小,一般发生在低烈度区
c.等震线形状:主要与库区构造、岩性条件有关 构造型水库地震: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所在地段的主要构造线或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或平行发生于新老地层接合部位的水库地震: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与新老地层的接合线方向一致岩溶区发生的水库地震:等震线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或近似圆形,且与当地发育的岩溶形态一致或基本一致.
(2)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关系,a.绝大多数水库的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呈正相关;b.少数水库区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呈负相关
(3)地震活动的序列特点,a.震型,内生成因水库地震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偶尔见群震型。外生成因水库诱发地震 常属单发式主震型或多发式群震型。b.地震频度与震级的关系,㏒N=a-bM 水库地震:b值大于当地同震级的天然地震,b≥1,前震的b值一般略高于余震。 c.主震M0与最大余震M1的震级关系 水库地震:M0-M1<1M1/M0≈1
18.略述崩塌的防治原则及措施。.答:在公路工程中防治崩塌一般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着重在两个方面:(1)选线时,应认真分析斜坡岩体的具体条件及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有发生大规模崩塌可能的地段,就设法绕避:若绕避有困难时,可调整路线的位置,离崩塌范围稍远一点,或以隧道、明硐方案穿过;
(2)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不合理的高陡边坡,不宜大挖大切,以维持山体平衡;在岩体松散破碎地段.不宜使用大焊破施工,以防岩体震裂;
整治措施:①清除坡面危石;②坡面加固;③危岩支顶;④拦截防御;⑤调整水流。
19..在野外路线测没中,通过哪些标志去识别滑坡?.
答:在发生滑坡的谷坡上,必然要留下地形、地貌、地层及地物等方面的标志,如:(1)山坡变形,后壁陡崖因拉破呈圈椅状;(2)滑体上地形等高线向谷坡下弯曲,滑坡舌向河心凸出呈河谷不协调现象;(3)滑体两侧切割较深,常出现双沟同源;(4)滑体表面的植物因受不匀速滑移呈零散状分布,树木东倒西歪成醉林状,时间更老的滑体上还会出现马刀树……等等。
20..斜坡上滑坡发生之前常有哪些先兆?
(提示:最少指出4点现象) .答:斜坡上滑坡发生之前,常有一些先兆,如①地下水位发生显著变化,干涸的泉水重新出水并混浊,坡脚附近湿地增多,范围扩大;②斜坡前缘土石零星掉落,坡脚附近土石被挤紧,出现大量鼓胀裂缝;③斜坡上部不断出现弧形裂缝;①坡面上树木逐渐倾倒,建筑物开始开裂变形等等。
21.滑坡可能发生的条件?
答:滑坡可能发生的条件:①从岩性分析,滑坡常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软质岩层中,如页岩、片岩等等;②从构造上看,滑动面常发生于倾向坡面的软弱结构面之上,如顺坡层面、大节理面、……等等;③水是滑坡发生的重要条件,水不仅加大岩体的容重,而且降低了岩体的C值和tgφ值,使层间产生润滑作用,失去平衡发生滑坡;④大地震产生的巨大的惯性力破坏了山体的稳定;⑤人为的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也能导致滑坡产生。
22.简述滑坡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答:大规模的滑坡能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滑坡防治原则:①大型滑坡以绕避为主;②中、小型滑坡地段,应调整路线平面位覆;③对古滑坡的结构、性质、规模、成因作详细勘测后,对路线的平、纵、横作出合理的布设,对施工中的挖、切、弃、填等应作通盘部署,以防引起古滑坡的复活。 23.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它形成的自然条件,一般归纳有三条:第一,地形条件,流域上游汇水区多为三
面环山,沟床和山坡陡峻,只有一面低处泻水呈漏斗状地形,是泥石流物质的形成区;中游地势狭窄,高岸深谷的流通区,使上游汇集到此的泥石流形成迅猛直泻之势,下游地势平缓开阔为泥石流的堆积区;第二,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复杂,尤其在下游区山坡岩体因断层、裂隙、片理构造发育显得十分破碎,形成大量的松散物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区;第三,水文气象条件,当有强度较大的暴雨或冰川、积雪急剧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库突然溃决等,造成短时间内大量地面流水汇集倾泻;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形成的基本动力。
24.公路在穿越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答: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段,以防为主.其措施如下:(1)预防,在上游汇水区,作好水土保持,种植草皮、植树造林;调整地表径流,修横向截水沟,减缓流速,加固坡岸,减少固体物质的来源;(2)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以阻挡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降低流速;(3)在下游设置排导措施,如导流堤、导流渠、导流坝、引导泥石流避开工程建筑物使之安全地泄走。
25.简述岩溶地区路基工程的整治措施。
答:岩溶地区路基工程,一般采用堵、疏、跨、固等措施。堵塞:对一般干涸无水,不太大的溶洞,可用片石填塞,洞口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封闭;对挡土墙基部的小空洞,先清除洞内充填物然后用混凝土浇灌。疏导:对经常有水的岩溶洞,—般宜疏,不宜堵,尤其有周期性冒水孔洞,更应疏导排水。跨越:路基底部有暗河,基顶板薄且破碎,则宜炸开顶板,以桥涵跨越。清基加固:对桥基下若有小溶洞,应将其上部岩体揭开,清除充填物.使桥基直接修建在基岩上,或填以片岩砌实,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后再作桥基。
26.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何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 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面。
(2)生物演化律, 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27. 试论述地面沉降及其主要危害.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主要危害:(1)沿海地区沉降使地面低于海面,受海水侵袭; (2)一些港口城市,由于码头、堤岸的沉降而丧失或降低了港湾设施的能力;(3)桥墩下沉,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4)在一些地面沉降强烈的地区,伴随地面垂直沉陷而发生的较大水平位移,往往会对许多地面和地下构筑物造成巨大危害;(5)在地面沉降区还有一
些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深井管上升、井台破坏,高摆脱空,桥墩的不均匀下沉等,这些现象虽然不致于造成大的危害,但也会给市政建设的各方面带来一定影响。 28.简述沉积岩的构造类型?
答: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面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层理构造,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
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
根据层理的形态,可将层理分为:1、水平层理2、单斜层理3、交错层理4、波状层理5、序粒层理。 2、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留下的痕迹 3、结核:结核是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等与周围沉积物(岩)不同的、规模不大的团块体。
4、生物成因构造: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特征,而在沉积物中形成 的构造称为生物成因构造。 29.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如何量测岩层产状?
答: 测量走向:罗盘长边紧贴层面,调整罗盘至水平,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走向。测倾向:罗盘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倾向。测倾角: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悬锤所示角度,即倾角。 30.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没有发生巨大的构造变动,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而且都是先形成的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即叠置律。根据地层层序律便可将地层的先后顺序确定下来。(2)生物演化律: 生物界的演化历史也是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生物演化总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或生物化合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依据。(3) 岩性对比法:岩性对比法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近似的。即只适宜一定地区。(4)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①整合接触 即相邻的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②平行不整合接触 又叫假整合接触。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基本相同,但两套地层之间发生了较长期的沉积间断,其间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之间的界面叫做剥蚀面,又叫不整全面。界面上可能保存有风化剥蚀的痕迹,有时在界面靠近上覆岩层底面一侧还有源于下伏岩层的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地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③角度整合接触 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缺失了部分地层,且彼此之间的产状也不相同,成角度相交。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④侵入接触 岩浆侵入于先形成的岩层中形成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的主要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与围岩的界线常常不很规则。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⑤沉积接触 沉积岩覆盖于侵入体之上,其间有剥蚀面,剥蚀面上有侵入体被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
31.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及工程地质特征。
坡积土是岩石风化产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被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坡积土是搬运距离不远的风化产物,其物质来源于坡上,一般以黏土、粉质黏土为主,坡积土随斜坡自上而下逐渐变缓,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作用。在坡积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注意下卧基岩表面的坡度及其形态,坡积土组成物质粗细混杂,土质不均匀,尤其是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加上坡积土的厚度多是不均匀的,因此在这种坡积土上修建建筑物时应注意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洪积土是山洪急流、暴雨或骤然大量的融雪水形成搬运力很大的急流,它能冲刷岩石,形成冲沟,并能把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平原堆积而形成洪积土。当山洪挟带的大量石块泥砂流出沟谷口后,因为地势开阔,水流分散,搬运力骤减,所搬运的块石、碎石及粗砂就首先在沟谷口大量堆积起来;而较细的物质继续被流水搬运至离沟谷口较远的地方,离谷口的距离越远,沉积的物质越细。经过多次洪水后,在山谷口就堆积起锥型的洪积物,称为洪积扇。洪积土具有的特征是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多带有棱角。洪积扇顶部以粗大块石为多;中部地带颗粒变细,多为砂砾粘土交错;扇的边缘则以粉砂和粘性土为主。洪积物质随近山到远山呈现由粗到细的分选作用,但碎屑物质的磨圆度由于搬运距离短而不仍佳。山洪大小交替的分选作用,常呈不规则的交错层状构造,交错层状构造往往形成夹层、尖灭及透镜体等产状。
冲积土是河流水的地质作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洪积物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陆地地形的改变最主要是靠河流的地质作用。河流不断地对岩石进行冲刷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碎石物质搬
运到海洋或陆地的低洼地区堆积起来。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决定于河水的流速和流量。由于流速、流量的变化,河流表现为侵蚀、搬运和沉积三种性质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地质作用。冲积土的特征:物质有明显的分选现象。上游及中游沉积的物质多为大块石、卵石、砾石及粗砂等,下游沉积的物质多为中、细砂、粘性土等;颗粒的磨圆度较好;多具层理,并有尖灭、透镜体等产状。
32.岩溶对工程的影响:
1)在地基主要受压层范围内,当下部基岩面起伏较大,上部又有软土分布时,应考虑其对建筑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2)当基础砌置在基岩上,因溶隙、落水洞的存在可能形成临空面时,应考虑地基沿倾向临空面的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3)当基础底板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同时又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如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不大,水力梯度小,可以不考虑基岩内的洞穴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4)在地基主要受压层范围内,当溶洞洞体的平面尺寸大于基础尺寸时,溶洞顶板厚度小于洞跨,岩性破碎,且洞内未被充填物填满或洞内有水流时,应考虑为不稳定溶洞。 33..地震的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
34.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如何量测岩层产状?
答: 测量走向:罗盘长边紧贴层面,调整罗盘至水平,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走向。测倾向:罗盘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即倾向。测倾角: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悬锤所示角度,即倾角。 35.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1)先看图和比例尺,(2)阅读图例,了解图中有哪些地质时代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3)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形势,地貌特征等。(4)阅读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和地形关系,分析不同地质时代的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新老接触关系,了解区域地层的基本特点。(5)阅读图上有无褶皱,褶皱类型、轴部、翼部的位置;有无断层,断层性质、分布、以及断层两侧地层的特征,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形态的基本特征。(6)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性。(7)在上述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图幅范围内的区域地层岩性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应结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36.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
常用的野外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及布点法三种。路线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构造线及地貌单元不知勘测路线,以查明查沿线地质情况的方法。界线追索法沿地层走向、重要构造线或不良地质现象边界线进行勘探,以查明地质内容的方法。布点法在地形图上预定布置一定数量能够放映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观测点的方法。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的或人工的岩石露头。 37.地下水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地下水的腐蚀性、地下崩的渗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基坑涌水、边坡滑动、降低地下水位引起周围岩土体及其建筑物的变形与破坏等展开分析即可。 38.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下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1)矿物成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2)结构:岩石的结构特征是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的结构特征,可将岩石分为两类:一
类是结晶联结的岩石,如大部分的岩浆岩、变质岩和一部分沉积岩;另一类是由胶结物联结的岩石,如沉积岩中的碎屑岩等。
(3)构造: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岩石矿物成分分布的不均匀各种各样的地质界面所决定的。 (4)水: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浸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5)风化程度:风化作用可促使岩石的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大,并产生新风化裂隙,使岩石矿物颗粒间的联结松散和使矿物颗粒沿解理面崩解,风化作用的这种物理过程,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39.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1)文字部分:1) 任务要求及勘探工作情况;2)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层成层条件、岩石和土地物理力学性质及建筑经验;3)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石和土的均匀性和容许承载力、地下水的影响、土的最大冻结深度、地震斟本烈.度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等的结论和建议。
(2)图表部分,1) 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图;2) 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4) 地质柱状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5) 有关测试图表, 各种素描图及照片
四、论述
1、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
1)地质特征
最新沉积地层被错开是活断层最可靠的地质特征。这种现象在一些活动构造带中较常见。一般来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老断层的复活还是新断层的出现,均可鉴别为活断层。鉴别时应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相区别。
一般活断层的破碎带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构成,而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因此,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重要依据。鉴别地裂缝时,应注意与斜坡变形破坏或大量汲取地下水所造成的地裂缝的区别。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2)地貌特征
由于活断层的构造地貌格局清晰,所以许多方面可作为其鉴别特征。
活断层往往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之间的差异性。典型的情况是,一侧为断陷区,堆积了很厚的第四纪沉积物;另一侧是隆起区,高耸的山地,叠次出现的断层崖、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呈线性分布。两者界线截然分明。
活断层经常造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如同一夷平面或阶地被活断层错断,造成高差和位错。
走滑型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一系列的河谷向一个方向同步位错时,即可作为鉴别活断层位置和性质的证据。根据水系位错的距离和堆积物的绝对年龄,还可推算该断层的平均错动速率。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等的错开,也是鉴别走滑型断层的标志。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数百米,以至上千米。为数不多的活动断裂在地貌上为深切的直线形河谷,当断层两盘相对地升降,则两岸阶地的高度有差别,同一级阶地的高程在断层两侧明显不同。由于阶地形成时的时代较夷平面新,所以在鉴定活断层时更为可靠。
此外,在活断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3)水文地质特征
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形、地貌条件合适时,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此外,许多活断层沿线常有温泉出露。有时候一些老断层沿线也有泉水呈线状分布,判别时应结合其它特征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