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班主任的重要任务。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心理素质教育上不断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和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再做进一步了解后,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辅导。
对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教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心理讲座。这就要求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友好真诚的言语去激励他们。
班主任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并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学困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看到自己付出努力后取得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我们班的王迪同学,由于种种原因留级了,嘲笑他的人多,和他玩的人少;他自己也感到很失望,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我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个孩子头脑很聪明,就是缺乏自信心。我给他讲了许多关于努力学习的故事,帮助其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问题,使其树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之后,在班上的一些活动中,点名让他去做,一方面让他当主角,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对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一个学期要过去了,他不仅不再自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同学们都愿意跟他玩,乐意帮助他,他也学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了。由此可见,关爱、理解、信任,可以使学生的健全人格得到充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从小就能够倾听别人意见、发扬民主作风的好习惯。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定要从“爱”字出发。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渴望师爱是学生的心理需求。班主任不能简单粗暴、独断专行,不能一切由个人说了算。所以,没有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就不会有耐心、恒心和好情绪去费时、费心、费力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不会长期去启发诱导学生,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健康成长。
(二)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信赖、理解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智的爱,这种爱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
动力。为了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我们要注重增进师生情感,要耐心地去理解学生。我们要经常进行“心理换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苦恼。
我们班的程文同学是一个学习基础薄弱,自觉性差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不懂。课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知道最近你很少完成作业,你不要担心,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让任何人做一件他不懂的事,谁也做不好。特别是老师,如果让我给同学讲一道我不懂的题,我肯定讲不好。当然,由于遇到不懂的问题而完不成任务,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怎样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从而更好的完成任务。”听了这些话,他激动地说:“老师,以后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找到同学或您给讲的。可是有时作业较多,我的时间不够用?”“那好,如果你哪天作业多,时间不够用,你就跟老师说一声,我们可以共同商议一个办法。”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正确率还很高。
“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育需要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老师那里经常体验到关怀与爱护,信赖与帮助,就会感到温馨、幸福,产生一种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去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好好成长,不辜负老师的一片心。相反,如果学生被伤害,得到的是受辱的体验,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不满、敌视,甚至对抗、报复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紧密联系,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共同语言。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坚持“不告状”,而是及时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正面引导家长对子女采取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学生不再害怕教师和家长的接触,对个别学生还采用书面联系的方式。以此,来巩固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三)抓住教育时机,开辟师生心理沟通的渠道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会课,抓住教育时机,有计划又全面对学生实施心育辅导。班会课可以形式多样,如自编自演小品,演讲,朗诵等,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自制力增强。有时候组织学生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谈感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做模拟表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了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学生有很多心理烦恼,如果长期压抑,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为此,我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这样,学生有了烦恼和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倾吐,而教师也可以随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随时开展对他们的心理辅导。
我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在他们生日的那天,送一些学习用品。在给学生的生日祝福信中,都要写上“老师相信你能把学习成绩提上来!”“老师相信你能搞好同学关系!”“老师相信你能管住自己”此类相信学生的话语。有个学生叫王磊,他把“老师相信你”这几个字剪下来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并且在心灵对话本上写到:“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哪一个老师敢说相信我的,包括我的父母。老师如此相信我,我一定好好表现,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从此他不断地改变自己.
(四)改变评价的方式
用同一标准评价全体学生,不仅会导致师生情绪的对立,还会压抑一大批本来能够有所进步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发挥其潜力,增进其自信心,教师要坚持“鼓励性评价”。特别是在对学生学年的操行评语上,注意抓住每个学生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优异表现,多用些鼓励性的话,找准问题诚恳地提出要求。
例如,在给一个学习不用功,作业时常拖拉,爱说谎话的孩子写评语时,我是这样写的:你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当得知灾区儿童因贫困无法上学时,你两次主动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平时同学有困难,你也总是热情地帮助,老师看到了你金子般的心,可是……希望你能用毅力和恒心来战胜困难,做一个学习上的强者”。没想到,拿到评价手册的第二天,他的家长带着他来到学校找到我并激动地告诉我,孩子回家后哭着对父母说:“没想到,我在老师的眼里还有那么多的优点,以前我说谎、逃作业真是太不应该了。假期中我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下学期要更加努力。”我们班的李轰鹏同学活泼爱动,不严格要求自己。但在年级足球比赛输了以后,他却伤心地哭了。我利用这个机会在他的评价手册中写道:你是一个活泼爱动、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同时,你也是一个刚强的孩子。在比赛输了以后,你却落泪了,由此可以看出,你愿意为班出力,愿意为班争荣誉,你是多么的热爱班集体呀!老师感谢你,同学们在感谢你。同学都在为你加油,希望你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一个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军体,相信你一定能行!自那次以后,我看到他真的变了,变得各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重要,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要注意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的统一起来,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