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课题 教学目标 习作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体会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托物言志这一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马诗》 (一)谈话导入 个人修订 体会诗中不怕困难,报效国家,正直倔强的精神。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新授 古诗三首 识字与写字目标 阅读目标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能正确的默写《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 通过朗读掌握三首诗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地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形容那些有才之士,也经常自喻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诗人正是以马来抒 怀。(板书课题《马诗》,学生根据题目来猜想一下这首是要写的内容是什么,预设:赞颂马)那本首是不是抒发这种情感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首诗来看一看吧。 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 (二)知作者 1、出示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学生一分钟识记标红部分) 3、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 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 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一组《马诗》,这首便是其中一首。(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教师强调标红部分,李贺在写这首诗时他是有才华但不被赏识,我们都知道古诗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猜一下这首诗里面会包含什么情感----预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过渡语:那么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猜测一起读一下诗文 (三)读诗文 1、学生齐读诗句,教师出示诗句。 2、强调燕的读音以及燕的笔画笔顺(课件出示燕的笔顺图片) (四)再读诗文,理解诗意。 1、学习前两句 (1)教师出示钩,燕山的意思(燕山是边塞,那么在这里的马是普通的马吗?-----战马) (2)读诗文前两句,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写了怎样的燕山, 怎样的大漠? 预设: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边塞的上空,高高的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2、学习后两句 (1)出示“金络脑”的意思,强调马笼头是用黄金装饰,所以这匹马备受重视 过渡语:都说这两句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但是一个词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表露作者的情感,那我们来看看这两句的诗意 (2)出示诗意,体会情感 后一句是写骏马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实写什么?---实写自己何时被重用,何时能报效国家。 (五)总结 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 二、学习《石灰吟》 (一)导入
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