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5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 A.杜威 B.冯特 √ C.詹姆斯 D.华生

解析:解析: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的新三中心论。詹姆斯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分数:2.00)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解析:解析: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一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本题中对无关的刺激选择性地抑制,正是注意集中性的体现。 3.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 (分数:2.00) A.幻觉

B.感觉记忆 √ C.静止运动 D.错觉

解析:解析:这种知觉现象被称为动景运动,即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它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觉记忆,即短时间内多个图像的连续相继呈现。因此答案选B。 4.焦裕禄同志生前常在晚睡前,把一天经历过的事情想一遍,人物的音容笑貌、事物的具体形象历历在目,他称为“过电影”。这是( )。 (分数:2.00) A.想象

B.记忆表象 √ C.保持 D.再认

解析:解析:记忆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现象。题干所述过程为记忆表象。

5.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分数:2.00)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 C.创造想象 D.幻想

解析:解析:有意想象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根据文字、记忆的想象都是再造想象。本题中根据诗词提示的内容想象到某些事物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二是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三是能够正确理解词语及实物所代表的意义。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创造想象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提供独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因此,它比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大。二是创造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只有在正确的思维参与下,通过创造想象产生的新形象,才会符合现实的要求,它的社会价值也会更大。

6.教师提出“剪刀的用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是( )。 (分数:2.00) A.动作思维 B.发散思维 √ C.习惯思维 D.形象思维

解析:解析:根据探索答案的指向性,思维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多个角度回答”,能够找到多个解题角度,使得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属于发散思维。 7.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其中体现了思维具有( )特征。 (分数:2.00) 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 D.创造性

解析:解析:思维具有两大特征,即间接性和概括性。如果考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所记忆,则能通过排除法大大降低选择的难度。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我们能够通过分析某地的岩石状况了解多年前当地的地貌。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儿童能够通过对各种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的概括,区分“叔叔”“爷爷”等,正是思维概括性的体现。

8.情绪的外部表现是( )。 (分数:2.00) A.脑电活动 B.皮肤电活动 C.呼吸变化 D.面部表情 √

解析:解析: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因此答案选D。

9.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分数:2.00)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解析:解析: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

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级,情绪的强度有强和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情绪两极性的最基本特点是情绪的两极是对立的,但是情绪的两极在一定的条件下始终在发生着相互转化。如轻松的情绪状态随着外界环境压力事件的出现,可以转化为紧张的情绪状态。情绪两极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情绪的灵活性。苏秦受辱而产生了一种积极的上进情绪,从而在学习的困境中产生了求学的动力。这就是情绪的两极相互转化的例子。

10.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 (分数:2.00) A.自制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 D.自觉性

解析: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从而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故本题应选C。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分数:2.00)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 D.动力性

解析:解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只有有充足的粮食和衣物能够保证吃饱穿暖,才能够懂得礼节明白荣辱。其实就是在昭示高级需要的满足要以低级需要为基础。所以体现的是需要满足的层次性。 12.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 )种。 (分数:2.00) A.160 B.150 √ C.170 D.180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类题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种。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五种。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寓意六种。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构成一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5×5×6),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分数:2.00)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解析:解析:人格的特性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独特性是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整合性是指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功能性是指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现的是人格的独特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表现的是人格的稳定性。 14.小学生在同辈群体中,交益友会越变越好,交损友会越变越坏,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 )。 (分数:2.0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5(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杜威B.冯特√C.詹姆斯D.华生解析:解析: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s3nj2mfcl41z4g1sgcd5uqa87qzsz016s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