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金融等)及其作用 (1) 交通运输
方式 铁路 费低、连续性好 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输方式之一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运量小、耗能多、发展最快、应用公路 快、装卸方便、适应成本高、运费较性强 贵 速度慢、灵活性运量大、投资少、成和连续性差,受水路 本低 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铺设专门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管道 安全方便、运量很大 活性差 (2)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
设备投资大,灵二为一 运具与线路合化运输方式 最快捷的现代历史最悠久 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优点 缺点 备注 运量大、速度快、运占地多、造价高、当代最重要的
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受到地形的影响
(3)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
商业包括服务业
(4)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
交易等活动 2、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2)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3)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
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3、
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1) 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 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