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说课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古诗词?首》中的《?》。 一、说教材。
《?》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册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代诗人?所作。这首诗以…… 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体验……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2、……3、……。4、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诗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四、说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诵诗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诵诗: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诵读。) 2、评赞过渡:同学了解的古诗真不少,这些古诗有描写大自然情景的,有反映人之间的亲情的、友情等,而今天将要学习的诗是——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指名能借用“资料袋”的内容来试解释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复习诵诗入手,导入本课学习,是激趣的需要,也是新旧知识联结的需要,更是将诗歌学习置文化背景的需要,解题是既巧借资料袋内容,又引发学生对旧知识储存的调用,使相关资料更丰富,这也是为了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 二、学词通句,读懂诗句
1自由诵读,提示读准子音,注意生字的字形 2同桌互读:要求相互评说,相互讨论如何掌握生字
3交流反馈(1)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教师点拨通过组次区别字形?()?()(2)指名读诗,相机指导,随机提示节奏——|——|——(3)尝试释义,理解诗句: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讲讲诗句的意思吗?(指名若干学生讲诗句的意思,相互补充,教师随机修正归纳。)
设计意图:三年级形式学习古诗,重点字词有必要解决得扎实点,逐句理解诗意也十分必要,这些都是为了下一个环节引导显示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了一个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逻辑依据,如果以语文学科的模糊性为由来抹杀对诗句意思理解的必要性,那纯属形而上学的教学观 三、想象诗境,体味诗情
1、创设诗意情境(或播放一段动画录象,或出示彩图),同学们,这就是表现《?》一诗的画面,美不美?你们能不能根据诗句的意思及画面的内容,展开大胆形象,更具体地有创造性地描述一下诗歌的意境呢?注意,请先观察形象,再组织语言,讲给周围的同学听,最后各组派选手到讲台讲——学生准备 2学生尝试讲述,教师巡视,随机提示或评价鼓励 3学生上台讲述:
(根据学生讲述的需要,教师边倾听边指点画面)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作比较性评价,并随机给予评点提示。 4、启发领会主题,同学们,通过合理的想象,老师深深感到诗歌描绘的情景太美了,那么,大家从这些情境总领悟到了什么?
在学生发表意思的基础上归纳:表达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直观手段,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实表象素材,以激发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也就是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一体时,讲述故事和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行为,因此真实有效 四、巩固诗句,延伸作业
1、承接上文,引导背诵,这么好的诗想记住吗?好,给你3分钟时间,看谁背得快,背得好!(个人轻声试背、小组开火车背,齐背等形式不拘) 2、布置作业,拓展见闻
(1)背诵并默写《》(2)搜集有关……
设计意图:在想象了诗的意境中,体会了诗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背诵积累,显得水到渠成,效果较好,同时在完成了对诗意的领悟之后布置搜集有关()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反过来又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
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新修订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静夜思》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抒发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