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共分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其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而我本节课要说的是图形的性质范畴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相似等知识的基础。另外,本单元内容的研究方法,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后的几何知识奠定方法基础,因而本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理解对顶角、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等概念。
2.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两个基本事实,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能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推理能力。
基于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并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我把理解与运用垂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作为本节复习的重点,把推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我对学情进行了如下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相交线、平行线的一些简单知识,在七年级上册又进一步学习了线段、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本学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多数同学能够充分运用模型去观察、实验、探索,对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有少数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图形学习不入门,产生了畏难情绪。
解决策略:教学中我注意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教学,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力争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
我们常说,有模式但不唯模式。经过老师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历经五年多的时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七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三,即三种教学思想,分别是分组教学、目标教学、自主合作,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课程理念。七,即七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我们数学组的老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校数学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相互答疑;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变式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导入复习,明确目标;单元回顾,知识梳理;摸底测试,发现问题;互助学习,相互答疑;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检查点拨,解决问题;链接中考,拓展练习”。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和恰当的评价语言,能够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标也强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我在教学过程注意了及时小结,回归目标,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从内容(每一环节,当堂检测)和小组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不同的分数,促进小组合作,体现评价到 “组” 。
五、资源开发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资源的开发必不可少。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本节课中,开发了以下的教学资源:第1.文本资源的开发(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了有效整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对之前学过的内容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立体式整合;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选取相关题目,作为资源充分利用;在以上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制作了导学案。)第2.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加以改进,制作教学课件,注重了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加强了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加强解题方法训练;学生以前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资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运用知识树,进行单元回顾;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从注重解题能力向培养创新意识的美丽转身;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把体验成功后的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之妙,探究之趣!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