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衣食之本甚备;“河内……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楚……,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信巫鬼,重淫祀;“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16]。

显然,班固已认识到民间风俗的区域性特点。

宋代以降,由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都市与农村、江南与西北、沿海与内地、交通要冲与边地僻壤,在生活习惯、民间风俗上都存在很大反差。

因此,后世的地方民俗专著、地方志中的风俗志以及笔记、游记等,都述及民间风俗的地区差别。

实际上,某些人数较多、活动区域较大的少数民族也有此类差别,如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与内蒙草原上的蒙古族,甘肃、云南的藏族与青藏高原的藏族,都在民俗上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中国民俗的上述特点,与某些民族比较单一,生态环境不那么复杂的国家的民俗,有很大不同。

这告诫我们,在研究中国民俗时,切不可一概而论,泛泛而谈,唯有在注意其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同时又十分注意民族和地区间的差别,才能认识中国民俗的全貌。

四、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我们谈中国传统民俗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汉族的传统民俗。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文化曾经历了多种变革,并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了许

多外来文化,却又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联绵不断的发展系统。 上述状况反映在民俗上,便表现出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的特点。

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看,中国与其他民族一样,也是经过了原始的采集、渔猎经济后进入农耕时代的,而在农业生产中,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

与此相应,人们的衣、食、住、行、运输、贸易等,也不断地从蒙昧向文明发展。

就社会状况而言,中国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在此期间,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曾发生过多种变化。

再看宗教信仰,在原始信仰习俗长期延续的同时,还相继产生了道教,传入了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

在岁时节日、游艺竞技等方面,也因历史变革和外来文化的传入而发生许多变化。

因此,我们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可发现其既保持着固有的传统,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时时变动,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如果深入分析,又可发现,中国传统民俗的变迁是不平衡,不同步的。

在各类民俗事象中,衣、食、住、行等消费民俗堪称最活跃的部分。

以饮食为例,《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周代佳肴仅“炮豚、“牛炙、“濡

鱼、“@⑥珍等数种,做法都很简单,而且当时的平民很难享用肉食,故春秋时的曹刿有“肉食者鄙的说法[17]。

到了唐代,情况大不一样了,仅据韦巨源《食谱》和谢讽《食经》所载食品名目统计,就有一百儿十种。

与此同时,胡饼、乳酷之类的胡食也在中原地区日益流行。 宋代食品花式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已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记载的各式菜肴将近三百种,《面食店》一篇记载的佐酒菜肴和花式面有一百多种。

又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杭州市场上出售的食品,市食小吃类有41种,糖果类有42种,菜蔬类有20种,粥类有9种,凉水类有17种,糕类有19种, 蒸作从食类有57种,名酒类有54种。 仅据上述记载,已足以使人目不暇接了。

明清以来,各地的名菜佳肴和风味小吃更是数不胜数了。 服饰的变化也很大,传统的样式至战国时变为“胡服骑射是人们熟知的,而到了唐代,采用和融合胡服样式已是普遍的现象。

宋代服饰更形成了喜好“变古的倾向,述说“风俗僭侈,指斥“怪服、妖服[18]的言论在宋代文献中可谓比比皆是。

吴自牧在叙述杭州风俗时即称:“自淳@⑦yòu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19]。

至明代中晚期,慕尚新异,追求艳丽己成为一股社会风尚[20],“士

民竞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服[21]的现象使士大夫发出了“极乱世界的惊叹。

[22]出行由乘车、骑马变为坐轿,住房、家具由简朴趋于奢华,也都反映出消费民俗的巨大变化。

我们从正史《礼志》、《舆服志》及历代王朝对民间衣食住行“越礼逾制一再下达的禁令和某些不得已的放宽,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惊恐和无可奈何。

相对而言,民间信仰习俗则较为稳定,变化十分缓慢,历代王朝不断下令禁止民间“淫祠却难以收效的事实,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问题。 还有一些民俗事象,虽形式上长期延续,但实质内容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点在传统的节日习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年节燃爆竹原是一种驱除鬼魅的手段,后世却被用来制造欢乐喜庆的气氛。

宋代,人们已能制作双响的爆仗和连响的鞭炮,并创制了各式各样的烟花,除夕之夜,通宵达旦,声震如雷的爆仗、绚丽奇幻的烟花与鼓乐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元宵节源出以灯火祭神、礼佛的举动,后来也充满了观赏花灯的娱乐成分。

立春宏道的《迎春歌》对当时热闹非凡的行春盛况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

端午节原为“恶日,但自宋代开始,也被视为“葵榴斗艳,栀艾争香,

角黍色金,菖蒲切玉的佳景时节,除沿袭驱瘟避邪的旧俗外,人们还“递相宴赏,“对时行乐。

[23]另有一些民俗事象,如腊八节食腊八粥,宋代兴起的火葬习俗,观音菩萨取代女娲成为民间香火最盛的“送子娘娘等,都与佛教传入有关。

总而言之,在中国民俗的母体和核心一以贯之的情况下,其传统架构中的不少内容已发生了颇大变化。

一些民俗的内容和形式以其原型或变种长期保留着:一些民俗保留了传统的形式,而原始内容则日趋淡化和消亡:一些民俗在后世的传承中仅保留了原有的名目,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一些民俗在后世已荡然无存;还有一些民俗却是由于文化的变革或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新出现的。

上述状况表明,只有仔细分析和认真研究各类民俗事象的传承与演变,才能真正认识中国民俗。

猜你喜欢:1.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练习及答案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3.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4.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内容介绍5.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征详解

3s0mm5tcad9jajr88ky455t2h95x5500wd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