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139页最新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1讲讲义

环境

第一章 概论

本章考纲重点: 1、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1、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 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

(1)环境质量——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包括综合环境要素和各要素的环境质量。

(2)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的分布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 《环评法》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而环境质量评价则是针对既有的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和原则

(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3)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

(4)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即:第一:客观、公开、公正;第二:综合考虑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三:兼顾各种环境因素和其构成的生态系统;第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2讲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引入和确立阶段

1.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2.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其中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分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规范和建设阶段

1. 1981年,颁发《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 2. 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2000年4月1日实施。

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4.1986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国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管理。1989年9月2日,国家环保局重新颁布。

5.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2000年9月1日实施。

6. 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行政法规中具体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础。 第13条规定: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注意:此条没有相应责任条款,因而无环境评价的,也就没有责任。 强化和完善阶段

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加强生态影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253号令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

3.1999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第2号令,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同年4月,《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分类管理名录。

4.1990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和拓展阶段

1.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3讲讲义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我国已经建立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环境标准、环保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一)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9条第2款规定:

“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环境保护综合法——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二)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或批准

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包括:一是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二是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二) 政府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办、署

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三)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 环境标准

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改造的技术依据。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保总局标准(行业标准)。 (五)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国际公约和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

【小结】宪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规章;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4讲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1、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应包括: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实用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队伍。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环境影响法律;配套行政法规;涉及有关区域、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与规章,初步形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注意: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1)环评基础法――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环评扩展到规划环评)

(2)环评单行法――《海洋环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 (3)环保综合法――1989《环保法》 (4)环评相关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5)环评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图示

例题讲解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 A.《民法》 B.《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宪法》 答案:D

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总体。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A.生存 B.发展 C.生存和发展 D.生活和生产 答案:C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 )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环境的影响 B.人类健康的影响 C.人类生活的影响 D.生产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5.下列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的有: A.环境保护法

B. 环境影响评价法

C.草原法 D. 森林法 答案:B

解析: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构成

6.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说法错误的有: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就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B.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包含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C.环境标准也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部分

D.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低于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 答案:A

解析: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在环境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构成其他单项环境立法的依据

D.我国现已形成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 答案:ACD

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广东省珠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是我国环境保护地方行政法规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草原法》、《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单行法律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 答案:BC

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环境行政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除宪法以外的其他层次不得与其相抵触 D.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E.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 答案:AD

解析: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下列哪些要素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范畴。( ) A.地质公园 B.铀矿量 C.森林公园 D.湖泊 E.恒星 答案:ABCD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139页最新版)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1讲讲义环境第一章概论本章考纲重点:1、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z0a19eqb5136q5t3t485bn78arf200cj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