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本区特点,以森林、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为重点。 二、优先保护、科学治理

优先保护原生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天然针叶林及其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水源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乔灌草结合、针叶阔叶混交,提高成效。 三、合理布局、分区施策

根据区域森林植被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特点、水资源分布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程度等,进行合理区划布局,根据各分区特点,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合理安排建设内容。 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生态与民生、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兼顾农民增收与区域扶贫开发,将生态建设与林农增收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帮助脱贫致富。

第三节 规划期与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

规划期为2013-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13-2015年,规划远期为2016-2020年。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区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新增水源涵养能力5.2亿立方米,水质达到Ⅰ类,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生态用地得到严格保护,节约集约使用林地,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原生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天然针叶林及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进一步得到保护和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林农收入明显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山清水秀、富裕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具体目标:到2020年,生态用地占比84.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7.2%,森林蓄积量达到25451万立方米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2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达到68处,“三化”草地治理率达到80%,沙化土地治理率85%,石漠化治理率80%,水土流失治理率85%。建设生

态产业基地16万公顷,培训林农10万人次。

表2-1 主要指标

指 标 *生态用地占比(%)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83.9 535.8 72.9 20304 12 —— —— 22 2 3 湿地保护目标 8.7 0.7 8.0 0.01 30.4 74.1 19.6 75 生态产业目标 2.0 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84.2 535.8 74.8 22919 16 10 10 26 2 7 12.0 1.9 16.0 1.9 55 80 50 80 8 84.6 535.8 77.2 25451 21 25 20 31 4 12 15.0 3.9 26.0 3.9 80 85 80 85 16 水源涵养能力建设目标 林地面积(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个)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个) 国家森林公园(处) 国家地质公园(处) 国家湿地公园(处) 湿地面积(万公顷) 湿地保护面积(万公顷) 自然湿地保护率(%)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万公顷) “三化”草地治理率(%) 沙化土地治理率(%) 石漠化治理率(%) 水土流失治理率(%) 建设生态产业基地(万公顷) 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指 标 林农培训(万人次)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 4 10 注:*生态用地包括林地、草地、湿地,以及通过治理恢复生态功能的沙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功能区划

一、区划原则

根据本区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差异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对长江和珠江流域水资源供给的重要性,以及水土流失程度,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目标的要求、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一致性、以及保护和发展的适应性,对本区进行区划。 二、功能分区

本区共划分3个生态保护与建设功能区,即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水土流失控制区。详见表3-1。

(一)水源涵养功能区

本区包括广西资源县、龙胜县、三江县、融水县,湖南新田县、嘉禾县、蓝山县、临武县和汝城县,江西大余县、安远县和寻乌县,以及广东和平县、龙川县、兴宁市、平远县和蕉岭县等17个县,分布有大面积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是湘江、赣江、西江和东江的发源地,拥有高山沼泽湿地,区域生态主导功能是水源涵养。

表3-1生态保护与建设分区表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本区特点,以森林、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二、优先保护、科学治理优先保护原生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天然针叶林及其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水源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乔灌草结合、针叶阔叶混交,提高成效。三、合理布局、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ytv5kblv8c83h0epna2cg5h8inz6016b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