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课题申报\\高中校长课题申报 “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方
案
顺德区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顺德一中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背景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过去因传统课程“大一统”设置的弊病,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于是便出现了许多改革活动,最先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课”等,直至本世纪之初终于启动了新课程改革,正式由国家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出现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逐步走向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以说,这既与国际课改接轨,又顺应了国内教改实情。实施校本课程,则是用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将校本课程作为寻求学校课程改革深度发展的有机平台,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于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便在国内各地学校普遍开展起来。 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建设。学校首先出台了《顺德一中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等校本课程的管理文件,并坚持“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在推进素质教育、创办学校特色的一系列活动中,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雏形,据统计已达96个项目,有的还初见成效,显示了较好的课程基础。但是经过反思发现,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虽然已取得明显成绩,仍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与现在学校实际的校情(学情、教情)还不相适应,同时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及其困惑。归纳起来主要有: (1)校本课程意识不浓,对校本课程概念及开设目的、功能不很明确,导致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一些误解,如“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自编教材”,“校本课程就是原来的选修课”, “校本课程就是第二课堂”等。 (2)校本课程开发能力需待提高,目前学校的教师来自全国,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但是往往重教学轻教研,向专家学者型教师方向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拿不出作为一门完整而规范及效益高的“课程”——简单、粗放。 (3)校本课程的形式化、运动化现象较为严重,凑数量,无质量,所开出的课程往往效果欠佳,能真正给学生有所收获的并无多少。 总之,我校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规范,欠论证,少规划,缺精品,缺乏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的指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展开科学研究:校本课程到底是什么?到底开设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的?经过一轮初步开设的基础上的校本课程到底往何处去?……等等,将会成为今后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于是,我们设置了本课题,即“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1)将特色化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与学校发展特色紧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对学校运用课程这根杠杆来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促进以致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化、高水平发展。 (2)将课程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全面成长,使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基于“学生发展”而实现与时俱进,做到转型、升级、提质。 (3)将精品课程的研究与教师素质的培养发展、课程建设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办名校、出名师、育英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 (4)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拓展型”、“问题研究型”、“实践体验型”的“三大课程”体系,可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课程与学生情感的联动,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让学生多活动,多展示,多接触生活,走进自然。 (5)依据“校情”开设校本课程,并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可以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能实现对现有国家课程及课堂的延伸,从而在一种“大课程”视野下建设精品课程。 另外,由于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与使用(包括中考、高考及其他招聘考试等),也越来越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考察学生的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