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灾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球系统: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七大板块 地球岩石圈主要分成了7个大板块: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

板块的边界带:发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表示地震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确定地震的大小。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和烈度都是表示地震大小的量,但是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震级是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的,因此,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表示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球上的3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到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 大洋洋中脊分布

我国大致可划分为6个地震活动区:

(1)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2) 喜马拉雅山脉活动区(3) 南北地震带 (4) 天山地震活动区(5) 华北地震活动区(6) 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监测预报体系、震灾预防体系、紧急救援体系

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成功的预报是实现显著减灾实效的有效途径。 震灾预防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工程性预防措施 2 非工程性预防措施

工程性预防措施的内容:1、新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标准)要求、地震安全性评价;2、已建工程:抗震加固、震害预测(抗震性能鉴定) 非工程性预防措施的内容:1 建立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2 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3 城市规划4 制定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5 地震保险6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 什么是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

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

海啸产生的条件?深海、大地震、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 海啸有什么特点?海啸(浅水波):波长很长、海面高差小、传播速度快 如何减轻海啸灾害?海啸灾害的评估;预警;防灾知识的宣传。 海啸波的特点:深海:波长很长,(波速很快),振幅很小,

近岸:波长变短,(波速变慢),振幅变大。

海啸与海浪和风暴潮的区别:1)成因不同: 海啸—海底升降运动造成,海水整体的运动。 海浪或风暴潮—海面大气运动引起,海水表面的运动。

(2)波长不同: 海啸—波长达几百公里,浅水波海浪或风暴潮—波长不到1公里,深水波。 (3)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km ,

海浪或风暴潮—最快也只有200km/h左右.

(4)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海啸—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海浪或风暴潮—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

火山灾害:1、原生灾害:火山地震灾害、熔岩流灾害、火山碎屑流灾害、水汽爆炸、

有毒气体逸散、火山喷发物降落、地面运动、闪电

2、 次生灾害:气候效应、火山喷发物滑坡、洪水、海啸、酸雨、大气冲击波、

喷发后饥荒与疾病、地面变形。

火山的主要喷出物:气体:水蒸气占60~90﹪,还有H2S、SO2、CO2、HCl等。

固体: 火山碎屑(火山灰、火山砾、火山渣、火山弹等)。 火山碎屑流、熔岩流

火山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裂隙式、中心式(宁静式、爆炸式、中间式)

火山的主要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东北环蒙古高原区域;西南青藏高原区域;东部环太平洋西岸区域 火山灾害的前兆?地震活动、地面变形、热液现象、化学变化

对火山灾害可采取的防御措施?火山的调查评价火山的监测、预警预报、预防应急管理、防灾知识宣传、灾后的重建 大气圈-组成主要成分: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次要成分:CO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3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固体杂质

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级达到12级及以

上(风速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形成条件:热带洋面、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一个原始的涡旋、在台风生成区高低空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政府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工程措施: 加固加高海堤;种植海岸植被;疏通河道,提高江河的蓄洪排洪能力;改进台风区房屋建筑;

2.非工程措施:制定预案;提高台风预报精度;加强全民防灾知识的宣传 沙尘暴: 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 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形成条件:(1)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2)地面上的沙尘——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3)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4) 气象因子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荒漠化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 影响:1.大气污染、风蚀土壤。

2.人畜死亡、破坏植被、掩埋农田、交通受阻 1.净化空气 2.形成黄土高原

3.给海洋、植物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

洪水:江、河、湖、海所含水体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时的自然现象。

洪水形成的条件取决于河流的接纳能力、下泄能力、调节能力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流量过程线

减轻洪水灾害的措施工程措施:河道堤防 、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河道整治

地质灾害: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广义的地质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地面开裂、岩土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地热害等。 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等

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 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 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洪流。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

面形成塌陷坑(沉降)的自然现象。 崩塌与滑坡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常常相伴而生。2、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 3、有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区别:

1 崩塌物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零乱;

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整体性较好。 2 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滑坡体则很少完全脱离母体, 多数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滑动面明显。 3 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4 崩塌堆积体上无裂缝分布;滑坡体上有裂缝分布。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和地震、火山灾害等相比较,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 能量来源不同;

? 滑坡的一次性规模小于地震灾害,但发生频次高,涉及范围更广; ?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农村山区占到了总数的80%多。 灾害的含义:灾害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为与自然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成因: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为与自然的综合作用。 后果: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 研究: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预测、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方法

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和运动而造成的灾害。例如:地震,火山,海啸,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低温冰雪,沙尘暴,病虫害,天体撞击等。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行为而造成的灾害。 例如:人为的火灾,爆炸,海难,空难, 车祸,污染,恐怖袭击,战争等。未来,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地震为首!

灾害

地球系统: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七大板块地球岩石圈主要分成了7个大板块: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板块的边界带:发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表示地震大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v8d95cfm1wxgu8k8be9y6ym8c7hv00mq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