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时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 )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凹透镜
D.凹透镜和凸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3.右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4.张大胜同学眼睛近视。自习课上他戴着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5.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
6.(2018·海南中考)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视力正常的眼睛,
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1
7.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探究创新
★8.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
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m,它的焦度就是Φ==2 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
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 m-1,它的焦距是0.25 m。
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 凸透镜 B.近视 凹透镜 C.远视 凸透镜 D.远视 凹透镜
(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透镜焦度为 m-1,度数为 度。
知能演练·提升
1.B 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D 小莉看书时把书放得很近,说明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她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小莉的外公看报时,总是把报纸放得很远,说明外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因此是远视眼,需要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
3.B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外界的光线会聚在眼球的视网膜后,说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较弱,所以是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应当佩戴凸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正确。乙图中外界的光线会聚在眼球的视网膜前,说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较强,所以是近视眼的成因示意图,应当佩戴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4.A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比正常眼变凸,折光能力增强,焦距变短,摘下眼镜后,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需要将书靠近眼睛,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5.A 因为奶奶的眼镜是老花镜,由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u 6.解析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位于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答案 凹 实 7.解析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是佩戴近视镜,近视镜实质就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凹透镜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故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大于0.05 mm。 答案 大于 发散 8.解析 题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如果是平行光线则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说明此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为近视眼,应该戴凹透镜来矫正。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 Φ=答案 (1)B =5 m-1,因为是近视镜片,所以度数为-500度。 (2)5 -5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