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四) 我与地坛(节选)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________。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细细品味,________。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________!“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柚”,天坛还有“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________、生机盎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B.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 C.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D.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解析:选C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 1 -
D.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解析:选A 画线句子中“考证”与“看”语意重复,应删去“看”,故排除B、C两项;“是因……造成的”与“是……的结果”杂糅,应保留一个,排除D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在天坛里种这么多柏树呢 B.为什么在天坛里种品种繁多的柏树呢 C.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名的柏树呢 D.天坛里种这么多的柏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选A 括号前紧邻的句子强调的是松柏“一大批”,B、C、D三项则分别突出“品种繁多”“有名”“好处”,只有A项突出了“这么多”,与语境吻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____”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 C.⑤②④⑥①③
B.②③①⑤④⑥ D.⑤④②①③⑥
解析:选C 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并且①中的“文字”与⑥中的“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符合逻辑,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庄子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天窗。 材料:
鲁迅 屈原 史铁生
消沉的人们 昏睡的国人 黑暗的社会
一盏上下求索的明灯 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门
答:
- 2 -
参考答案:屈原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为黑暗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明灯。 鲁迅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史铁生是寂寞的,但他却在寂寞中为消沉的人们开启了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门。
6.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超过50字)
答: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题干要求,明确画面内容,进而运用修辞展开表述。总之,“解说词”在描述画面的同时还要揭示出其内涵。
参考答案: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①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②奶奶带我走出那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号啕之际,奶奶买了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③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 3 -
④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⑤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
⑥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个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
⑦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
⑧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
⑨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第⑦段中的“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这句话,表现出身残之后的作者对于人生的怀疑和对命运的困惑。
C.作者以“故乡的胡同”为题,选取了与胡同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生活场景,来表达他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胡同的抱怨之意。
D.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末收结于两个疑问句,似乎是在表示:已届“知命”之年的作者已经洞察了命运和人生的真谛。
解析:选A B项,这句话主要表明作者身残之后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人生的无常和偶然。
- 4 -
C项,作者对胡同饱含着爱恋之情,没有抱怨之意。D项,第一段与下文构成的是并列关系。
8.从全文看,作者所称的“珍贵的以往”包括哪些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请分条列出。 答: 参考答案:六个典型的生活场景:①凝望太阳,望母回来;②奶奶带“我”打针;③入园首日,实在难熬;④庙里的诵经声,梦中的钟声;⑤可怕的同学,带给“我”阴影;⑥身体残疾,奔波工作。
9.请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
答: 参考答案:(含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的胡同多了,视野开阔了;同时,胡同在“我”眼中不断蔓延扩展,也证明着我在胡同中慢慢长大。所以也可以说“可能是一回事”。
(作用)承上启下,将作者回忆的几个生活场景连缀成一个整体,以突出胡同在“我”成长中的作用。
10.阅读第⑨段,请联系作者的人生,说说作者认为“命运的构造”与“密如罗网的胡同”有什么关系。
答: 参考答案:①作者的人生故事都以“胡同”为背景,胡同浸透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和成熟。②胡同引发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胡同“延伸、连接、枝枝杈杈,曲曲弯弯”,意味着命运的坎坷不平。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