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商业规划(试行)的通
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顺政发[2004]47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4.08.24 【实施日期】2004.08.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商业规划(试行)的通知
(顺政发〔2004〕47号)
各镇人民政府,地区和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顺义区商业规划(试行)》已经2004年第七次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依照执行。
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顺义区商业规划(试行)
1 / 4
一、商业规划的背景、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背景。 1.商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1)在全球化经济合作背景下,国际区域合作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入世承诺将兑现。
2004年12月21日,入世后的大部分过渡型零售业保护措施都将到期,外资商业企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做好商业规划是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为推动全国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国家商务部就做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
2004年1月19日,商务部、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为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使规划编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04年4月13日商务部又印发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同时,北京市商务局已将顺义列入北京市商业规划的重点区域。
(3)北京市对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进行调整,顺义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其地位举足轻重。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顺义位于北京东部发展带,是北京市重点新城,顺义这一地位的确立将直接影响商业总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4)顺义将承担首都的现代制造业、空港物流业、会展业、体育休闲、国际交往和居住的城市职能。
这六项职能明确了顺义作为重点新城不同于其他新城的产业特点。这次城市职能分工为顺义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商业规划必须依据城市产业功能及支撑该产业的未来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制定。 2 / 4
(5)“打造绿色国际港”对顺义商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顺义正处于“超高速、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顺义区商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重大项目的建设使区域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随着奥运场馆、顺义新城、北京汽车生产基地、空港物流基地、新国际展览中心、首都机场扩建、潮白河综合整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2.现状分析。
顺义商业发展水平在远郊区县中处于领先水平。90年代初期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第一轮的引进和开放,形成了今天的繁荣局面,初步确立了北京市东北部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
首先,从流通市场规模来看,2003年顺义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0.4亿元,同比增长11%,零售额占远郊区县总额的14.2%,占东四区县总额的43.6%;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50.7%。
可以看出,顺义区商品流通业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横向对比的各项指标具有绝对优势,初步确立了北京市东北部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
其次,从居民生活水平来看,2003年顺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03元,在远郊区县中继续保持第一位;人均消费支出为9189元,消费水平在远郊区县中位居前列。
从京郊十区县居民生活水平来看:东北部四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总体水平高于京郊南部,这为顺义区商业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支持。 3 / 4
最后,从商业发展空间来看,顺义区在镇域规划中为商业发展预留了充分的建设用
地;同时,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持久、广阔的发展动力。
但是,顺义商业发展到今天,也表现出如下不足: (1)总量较小、增量不足。
2003年顺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0.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亿元)的比重仅为2.6%,增长幅度在十个远郊区县排名倒数第二。同时,外来消费总量不足,商业吸附能力不强。 (2)无序发展、同质竞争。
顺义区现有大中型商业网点大多为百货商场,业态单一、经营混乱、布局不合理,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超市、连锁店及仓储商店等新兴业态发展滞后。 (3)资源匮乏、功能缺失。
吸引或嫁接外部商业资源的力度不够,导致商业资源(著名国内、国际商业管理集团或商业地产开发集团带来的店铺资源、商品资源和管理资源等)比较匮乏,满足不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导致大量客源流失。 (4)所有制结构单一。
顺义区现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大多为国有集体企业,其他所有制商业企业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和总体规模,但竞争力明显不足。 (5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