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24·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图一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图二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答案 C
解析 北天山地区距板块交界处较远,A项错误;读图可知,“泥火山”位于天山北麓,该处海拔较低,不受冰川侵蚀的影响,B项错误;该地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微弱,D项错误。泥浆和气体不断喷发,说明地表断裂构造发育;受水平挤压力的影响,背斜顶部更易形成断裂构造,故C项正确。
2.“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 A.沉积岩层 B.变质岩层 C.侵入岩层 D.喷出岩层 答案 A
解析 “泥火山”喷发物含有大量泥浆和气体,说明其来源于沉积岩层,故A项正确。 3.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冰川侵蚀强烈 D.流水侵蚀强烈
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答案 D
解析 受地壳水平挤压作用的影响,地层不断隆起,形成背斜构造;若地壳水平挤压作用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会断裂;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地层内的泥浆和气体沿断裂带不断喷出;泥浆喷出后,因泥浆含有较多的水,在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下,形成“泥火山”,故D项正确。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莫赫悬崖(见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 km,远眺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长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砂岩和页岩沉积在海里,险峻笔直的悬崖,显现出密密的层次,仿佛是一部部千古巨书。据此完成4~5题。
4.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主要由( )
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B.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C.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 D.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问的是“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的成因。莫赫悬崖的基底是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上部岩石为砂岩和页岩,是流水搬运泥沙在海岸带沉积固结形成的。
5.形成险峻笔直的莫赫悬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断裂上升、冰川侵蚀 C.地层陷落、流水侵蚀 D.褶皱隆起、海浪侵蚀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莫赫悬崖原来在海洋里,后由于地壳抬升运动,地层在上升过程中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险峻笔直的悬崖。
(2024·安徽蚌埠二模)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温度变化 答案 D
解析 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
7.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分颗粒物大小均匀 答案 C
解析 倒立锥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平均粒径大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大,惯性大,而滚落到坡下的距离远;平均粒径小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小,惯性小,而滚落的距离近,所以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锥底,粒径小的颗粒物在锥顶。
(2024·北京朝阳上学期期中)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片岩)堆叠而成。左图为“蘑菇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左图所示“蘑菇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 C
解析 读右图,根据外力作用可知,d为沉积岩;a为“三进一出”,则a为岩浆,故b为岩浆岩,c为变质岩。结合材料可知,“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堆叠而成,故C项正确。
9.“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