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选择题
1.(2017年海南卷)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2.(2018年湖南模拟)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
3.某些细菌能生长在以乙醇(C2H5OH)或乙酸(CH3COOH)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科学家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穿过细菌细胞膜的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1转运速率(mol·min) 碳源的浓度 -1(mmol·L) 乙醇(C2H5OH) 乙酸(CH3COOH) 0.1 2 18 0.3 6 46 1.0 20 100 3.0 60 150 10.0 200 182 A.这些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B.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快 C.乙酸穿过细胞膜可能需要载体蛋白 D.乙醇进入细菌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4.(2018年江西南昌调研)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仍然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5.(2017年北京房山一模)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
1
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6.(2017年江西十三校联考)下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7.(2017年安徽阜阳月考)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 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 C.植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根细胞缺少相应的载体 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
8.(2018年河南诊断)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 C.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9.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组别 结果 NaCl 茉莉酸 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1-3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茉莉酸浓度为10 mg·L-1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10.(2018年浙江联考)下列有关膜蛋白和膜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2
A.有些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
B.由磷脂组成的脂双层,两层间具有差异性 C.磷脂和膜蛋白都属于两性分子 D.膜蛋白比膜脂更容易移动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2018年江西五校联考)下面是一实验装置图,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入电极,使离子做定向移动。甲室内
++
盛K或Na溶液,乙室内盛水。据图回答问题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乙两室中水面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二实验中,甲室中的K进入乙室,说明加入的缬氨霉素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
(3)图三实验中,Na不能进入乙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间接地说明了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12.(2017年安徽合肥月考)下图1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种矿质离子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表示的矿质离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你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______(填写字母)比正常细胞少。可以表示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填写字母)。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
+
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__。
3
A B
C D
13.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下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图c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的分离后,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___(填序号)和________(填序号)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c的A、B、C三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表示在0.3 mol/L的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试简要分析B、C两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B曲线是在0.5 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__能进入细胞,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曲线是由于________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
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2.C 解析: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加入的是蔗糖溶液,而烧杯内为蒸馏水,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较多,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将蔗糖水解成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得液面继续上升,而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最终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4
3.B 解析:细菌以乙醇或乙酸(有机物)为唯一碳源,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正确;
-1
碳源的浓度在0.1~3.0 mmol·L时,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慢,浓度为10 mmol·L-1-1
时,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快,B错误;浓度在3~10 mmol·L之间,乙酸运输速率受浓度影响小,可能受膜上的载体数量限制,C正确;乙醇运输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可推测乙醇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转运,D正确。
4.D 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引起质壁分离,D项错误。
5.C 解析:胞吞与胞吐均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胞吞与胞吐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
++
择透过性;Na、K等无机盐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图中为胞吞;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消耗能量,且依赖细胞识别来实现。
+
6.D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甲侧Na浓度高于乙侧,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
+
内;从图中可以看出,Na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被动运输,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主动运输;图示中葡萄糖的运输没有ATP参与,是协助扩散,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7.C
8.D 解析: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即达到水分子的进出的动态平衡,A正确;只有活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D错误。
9.C 解析:实验中NaCl和茉莉酸是自变量,细胞正常与否及有无质壁分离是因变量;通过实验①②对照知道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10.D 解析:生物膜中有些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使得一些生化反应可在相应的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由磷脂组成的脂双层,两层间具有差异性,B正确;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膜蛋白都属于两性分子,C正确;生物膜成分中的膜脂比膜蛋白更容易移动,D错误。
11.(1)甲 单位时间内乙中的水分子通过膜扩散到甲比甲扩散到乙的多 (2)载体 (3)载体具有专一性 (4)选择透过性
+
解析:图一实验,不加缬氨霉素,K不能通过,这时水通过自由扩散通过膜,单位时间内乙中通过膜扩散到甲的水分子比甲扩散到乙的多,导致甲室中水面上升;图二实验,加入
++
缬氨霉素,K从甲室运输到乙室;图三实验,加入缬氨霉素,Na不能从甲室运输到乙室。
+
结合三幅图的实验可知,缬氨霉素起到了运载K的作用,且载体具有专一性(选择性)。这一事实间接地说明了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对不同物质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
12.(1)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2)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死亡 (3)D b c (4)A
解析:(1)图1中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为需要载体,需要消耗ATP。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2)若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死亡。(3)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D(糖蛋白)比正常细胞少,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分别是b和c。(4) +
K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
+
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则K进入细胞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与O 2浓度无关。
13.(1)原生质层 2 4
(2)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3)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4)A C 尿素分子 蔗糖分子
解析:(1)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2]细胞膜、[4]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自身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质壁分离已完成,细胞原生质层大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因此,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