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发展的背景和起因
一、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被犹太教奉为经典的《塔木德(Talmud:伟大的研究)》,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书中阐述道:人们应该将自己的资产分配到三个领域,三分之一投资于田地、三分之一投资于商业,剩下三分之一则为现金储备。这或许就是人类社会对资产配资的最早描述了。
归纳什么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实现投资目标、人生规划的重要渠道,是指根据投资者需求(如投资目标、预期收益、投资期限等),将资金投在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动态分配的过程,使投资组合表现得更加稳定和有效降低风险。例如,建立一个合理的家庭资产配置就是要学会把资金根据可承担风险程度的不同以及对收益要求的高低把资产分配到不同的投资领域。
二、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历史
(一)大类资产配置及其分类
所谓大类资产配置,顾名思义,就是选取不同标的资产类别进行组合的投资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是获得长期收益和控制风险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全面地了解资产配置、其运作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有效地帮助投资者细化投资逻辑,获取稳健收益、达到财富管理的目的。
现阶段在国内,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现金和地产是资产配置的主要大类品种,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产品的设计都以这几类资产为标的(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不同种类的资产类别是否有标准化的、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工具),研究它们在不同经济阶段的表现是资产选择的基础问题。
(二)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进程
过去80年期间,大类资产配置理论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中融入主观判断的过程。随着资产类别的拓展及金融衍生品的丰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也从经典的股债60/40组合、等权重投资组合、全球市场投资组合等传统的配置策略发展到以美林时钟模型为代表的经济周期模型,再进一步发展到以大量数据分析为基础、以收益和风险测量为基础的量化策略,并在桥水等世界一流对冲基金的推动下,成为交易和取得超额收益的核心策略。
1.资产配置理论
大类资产配置是根据投资的需要,将投资资金在股票、债券、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外汇等不同的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资产配置是资产组合管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因而有关资产配置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现代资产配置理论主要包括马科维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Black-Litterman 模型、美林投资时钟等。其中,以美林投资时钟为例进行说明:
2004年10月,美林公司在其全球投资报告“The Investment Clock, Special Report: Making Money From Macro”中正式公布了著名的投资时钟理论。该理论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涨四个阶段。由于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因此在经济衰退阶段,债券价格较低,持有债券也是最好的投资选择。在复苏阶段人们普遍看好经济发展前景,投资者更愿意把资金配置在资本市场,股票成为最好的资产选择,该阶段也是股票投资者在经济周期中投资的最佳阶段。大宗商品需要以企业利润增长为基础,经济过热阶段需求量增大,从而价格走势上扬,适宜于在过热阶段投资。滞涨阶段经济不景气,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市场表现都不好,此时持有现金就成为最佳选择。
2.资产配置策略
对目前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具体发展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