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
热点一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
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的第
(1)问,解答题的第(2).
1
ABCD,AB=BC=AD,
2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常考查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问常考查求空间角,一般都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
【例1】 (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BAD=∠ABC=90°,E是PD的中点.
(1)证明:直线CE∥平面PAB;
(2)点M在棱PC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教材探源
本题源于教材选修
M-AB-D的余弦值.
4的第(2)问,引入线
2-1P109例4,在例4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删去了例
面角的求解.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CE∥BF,3分(得分点2) 又BF?平面PAB,CE?平面PAB,故CE∥平面PAB.4分(得分点3)
(2)解
→→
由已知得BA⊥AD,以A为坐标原点,AB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AB|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
间直角坐标系
A-xyz,则
A(0,0,0),B(1,0,0),C(1,1,0),P(0,1,3),
→
=(1,0,-PC
→
3),AB=(1,0,0).
2
,222=2(x-1)+y+z即(x-1)+y-z=0.①
又M在棱PC上,设PM=λPC,则
→
→
2
2
2
|z|
x=λ,y=1,z=3-3λ.②
2
x=1+,
2
由①,②解得
2
x=1-,
2
(舍去),62
y=1,z=-
y=1,z=
62,
2626→
所以M1-,从而AM=1-.8分(得分点5) ,1,,1,
2222设m=(x0,y0,z0)是平面ABM的法向量,则
·AM=0,m
→→
即
(2-
2)x0+2y0+6z0=0,
m·AB=0,
x0=0,
6,2).10分(得分点6)
所以可取m=(0,-
·n10m于是cos〈m,n〉==.
|m||n|5因此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得分要点
?得步骤分:抓住得分点的解题步骤,
“步步为赢”,在第
(1)问中,作辅助线→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面
105
.12分(得分点7)
平行;第(2)问中,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直线定M的坐标→求平面
BM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和点M在直线PC上确
ABM的法向量→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
(4)求平面的法向量;(5)求二面
?得关键分:(1)作辅助线;(2)证明CE∥BF;(3)求相关向量与点的坐标;角的余弦值,都是不可少的过程,有则给分,无则没分?得计算分:解题过程中计算准确是得满分的根本保证,如7).
【类题通法】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
.
)坐标.
.
.
(得分点4),(得分点5),(得分点6),(得分点
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
(或函数值).
.
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对点训练】
.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如图在直角梯形1C1C中,∠CC1B1=90°,BB1∥CC1,CC1=B1C1=2BB1=2,D是CC1的中点,BB
四边形AA1C1C可以通过直角梯形BB1C1C以CC1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1-CC1-A为120°.
(1)若点E是线段A1B1上的动点,求证:(2)求二面角B-AC-A1的余弦值.
DE∥平面ABC;
又A1D∩DB,A1D,DB1=D1?平面DA1B1,
1B1∥平面CAB∴平面DA,
又DE?平面DA1B1,∴DE∥平面ABC.
(2)解
1内,过C1作C1F⊥B1C1,在平面A1B1C
由题知CC1⊥C1B1,CC1⊥A1C1,∴CC1⊥平面A1B1C1.
分别以C1F,C1B1,C1C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0,0,0),A则C(
C1-xyz,
3,-1,1),C(0,0,2),B(0,2,1),
→
3,1,1),BC=(0,-2,1),
→
所以C1A=(→→
3,-1,1),C1C=(0,0,2),AC=(-
热点二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究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解决方式:(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
(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例2】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平面
.
π
⊥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菱形,ADNM是矩形,∠DAB=,ADNM
3
AB=2,AM=1,E是AB的中点.
(1)求证:平面DEM⊥平面ABM;(2)在线段AM上是否存在点理由.
π
P,使二面角P-EC-D的大小为?若存在,求出
4
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