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有效导入
[摘要]:”有效的导入”必须做到新颖和真实,以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给予学生生活体验,从而创设师生沟通的情境,为”有效的教学”奠定基础,最终实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有效 导入 新颖 真实 沟通 落实 课程标准 在很长的时期里,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观,否则,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追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各国同仁的关注。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有效教学需要有效导入。文章讲究”凤头豹尾”,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有效的导入,既可先声夺人,又可引人入胜,能够迅速将学生引领进入知识学习的特定情境,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成功的导入,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犹如悠然流淌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
的乐章。
那么,如何设计教学导入,有效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今年,笔者在执教人教版《思想政治》七年级(上)的《情绪--奇妙的”窗口”》一框时,便开始琢磨着如何设计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七情六欲”的体验,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几近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法:那天上课,我带了一个十分精致的信封,学生坐定后,笔者手拿着这个粉红色的、发着荧光的信封,一脸严肃地说道:”姜晓雯同学(化名),这里有你一封信,只写了收信人姓名,没写班级,放在传达室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寄信人处只写了”内详”两字,课后你到我这里来拿。”当我一拿出粉红色的、发着莹光的信,全班学生已是轻轻的”哇”的一声,一听到”姜晓雯同学”时,是急促的”哇”的一声,再听到”内详”两个字,那是异口同声的”哇……”的一长声。此时,姜晓雯同学,先也是”哇”的一声,后是”什么”一声惊叫,再是”啊……!”那脸顿时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那委屈的泪水,已经在眼里打转,忍不住要落下来。此刻我急忙说出真相:这是一个”骗局”,这封信是老师的一个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给老师的。全体学生不由”哇”地一声笑了,紧张的气氛没有了,姜晓雯也破涕为笑。不过一些同学却又皱起眉毛,微露愠怒之色。我立刻道歉,她们的脸色也就彻底由阴转晴了。这时,我郑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刚才一段时间里,心里都是怎么想的?经历了哪些情绪变化?学生有的说惊讶,有的说悲哀,有的说担心,也有的说惊喜,也有的学生对老师的骗局表示”愤怒”。这时,我板书了课题――情绪--奇妙
的”窗口”,正式开始了一堂课的教学。
在这一导入设计中,我事先没有向学生透露任何信息,设计了一个几乎等同于生活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在刹那间充分体验惊、哀、喜、怒等不同情绪,变化万千:惊讶的是姜晓雯同学--我们的班长,也会收到神秘来信,悲哀的是屡受老师表扬、备受同学拥护信赖的她居然也在互通这不可思议的”内详”之类的信件,惊喜的是这只是老师的一场骗局,”愤怒”的是老师太损,欺骗我们的”感情”,”捉弄”得那位女同学不知所措,泪流成串。但全班学生对人的基本情绪的体验确实非常深刻、真实,许久以后,学生还记忆犹新。 “老师,你太损了”,回想那女生委曲的泪水和愠怒的表情还有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在第二个班级上课之前,我事先提醒该班的一位女生:”老师上课时,跟你开个玩笑。”授课时,这位机智的女生在惊慌之余,很快明白过来,连忙大声说:”老师在开玩笑”。谜底揭穿了,在这一堂课的导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有说惊讶、悲哀、担心、惊喜的,但随着那位女生大声的辩解,便过早的知道了真相,因此该班学生的情绪变化就比较简单,体验就比较肤浅,学生表达情绪体验的欲望就不如前一个班级强烈。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起先我还真是惊讶,但那位女生大声一辩解,就明白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