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表格实验专题
策略模型
表格题——数据表格分析题。该题常常以列表形式传递有关化学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获取并处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等能力。题目信息一般比较隐蔽,它要求学生作答时首先要能够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能够将此信息与教材相关的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寻找解答题目的切入点。解题步骤:①审题。要明确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②找答案。把表格转变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的知识;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的原因。③定答案。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
字,要表达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术语表述;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楚。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向浓度均为0.1 mol·L B 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C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煮沸 出现白色沉淀 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 淀粉未水解 出现黄色沉淀 -1实验现象 火焰呈黄色 结论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Ksp(AgCl)>Ksp(AgI) D 答案 B
解析 A项,也可以是NaOH溶液;C项,存在HSO3-、SO23-离子的干扰;D项,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 用洁净的Pt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 向溴水中滴入植物油,振荡后,油层显无色 解释或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一定无K ++B 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溴不溶于油脂 1 / 6
D 答案 B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 H2O2的氧化性比Fe强 3+解析 A项,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片;C项,溴水与植物油发生加成反应;D项,因为含有NO3-,可能是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 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向1 mL 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入A 2滴0.1 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B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1),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pH相等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 滴定其中NaOH含量 -1-1-12+
+
实验目的 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Mg(OH)2>Fe(OH)3 C 证明稀释前c(X)=10c(Y) D 答案 B
证明非金属性Cl>F 解析 A项,碱过量均会沉淀,错误;B项,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指示剂变色时碳酸钡没有参与反应,正确;稀释前X的pH比Y大1,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pH相等说明碱性Y比X弱,c(X)<10c(Y),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现象 溶液不呈血红色 解释或结论 稀HNO3不能将Fe氧化为Fe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3+B 出现白色沉淀 C 均有固体析出 D 答案 D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解析 A项,过量的Fe粉和HNO3反应生成Fe(NO3)2,少量的Fe粉和HNO3反应生成Fe(NO3)3;B项,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证明酸性H2CO3>H2SiO3;C项,NaCl
2 / 6
属于轻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5.下列叙述的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内容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2~3次 向氯水中滴加AgNO3、稀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向2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先加入3D 滴1 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C项,制备Fe(OH)3胶体,不能长时间的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D项,因为NaOH过量,FeCl3和NaOH直接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是Mg(OH)2转化成Fe(OH)3。
6.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操作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现象 下层溶液显紫色 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 原溶液中有I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 原溶液中一定无K +--1-1-1实验目的 避免造成实验误差 B 验证氯水中含有Cl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C 火焰未呈紫色 D 答案 A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解析 A项,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证明含有碘离子,正确;B项,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可能含有SO24-、SO23-、HSO-3、Ag,错误;C项,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无法检验钾离子,错误;D项,滴加稀NaOH溶液但没有加热,无法检验氨气,错误。
7.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及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 / 6
选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项,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是淀粉的特性,与碘具有氧化性无关;B项,应选用红色石蕊试纸;D项,证明NO2具有强氧化性。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 取少量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向盛有1 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B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NaHCO3也和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 9.下列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B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存在Ag干扰。
10.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
试剂B 碘水 浓氨水,生石灰 Na2SO3,硫酸 Cu,浓硝酸 湿润的试纸A 淀粉试纸 蓝色石蕊试纸 品红试纸 淀粉-KI试纸 现象 变蓝 变红 褪色 变蓝 结论 碘具有氧化性 氨气为碱性气体 SO2具有漂白性 NO2为酸性气体 实验目的 确定NaH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比较氯、氮的非金属性强弱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测定等浓度的HClO4、HNO3两溶液的pH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操作 加热饱和FeCl3溶液 用燃烧的镁条引燃铝热剂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现象 溶液变红褐色 剧烈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有Fe(OH)3胶体生成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溶液中含有SO24- 铜片是原电池的正极 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后插进盐酸中 铜片上有气泡 4 / 6
选项 A 操作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向某溶液中加入现象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结论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B 生成白色胶状物质 Al(OH)3不溶于氨水 C 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 2+D 答案 A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该溶液中存在I2 解析 A项,常温下,Cu和浓H2SO4不反应。
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选项 A B C 实验器材 (省略夹持装置) 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相应实验 用CuSO4·5H2O制取无水CuSO4粉末 -1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浓盐酸配制0.1 mol·L的HCl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烧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用H2SO4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D 答案 C
解析 A项,少酒精灯;B项,少量筒;D项,少锥形瓶。 12.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及现象 溶解硝酸钡溶液稀硝酸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 溶解试样――→是否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30%H2O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加适量水溶解蒸发到剩少量液体试样―――――→―――――→趁热过滤洗涤晶体―――――→――――→再重结晶 B 检验某盐是否为铵盐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 C D 答案 D
5 / 6
解析 A项,不能选用Ba(NO3)2和稀HNO3,因为能把SO23-氧化成SO24-;B项,溶解后,还应加入浓NaOH并加热;C项,不能选用稀HNO3,因为稀HNO3也具有氧化性。 13.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实验目的 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用0.10 mol·L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浓度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干燥、纯净的Cl2 -1仪器 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 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烧杯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洗气瓶、集气瓶、导管、石棉网 D 答案 B
解析 B项,应选用蒸发皿。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① ② 实验目的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操作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③ ④ ⑤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⑥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②—CHO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③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且溴易溶于苯;④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