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全词翻译赏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全词翻译赏析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④。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 ②绿遍:草多而茂。

③阴阴见(xiàn):显露出浓绿树荫。 ④游丝:欲散未散的香炉轻烟。 翻译:

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饮过闷酒做

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

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一方面,词人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年华已然过去,为下文作了铺垫。其实这些景物本是无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个中凄凉,怎不让人伤怀?另一方面,词人又刻意点明杨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无拘无束地漫天飞舞,似乎丝毫不知疲倦。

从整体上来看,上片虽然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词人丝毫没有表现出常见的颓废情调。

词的下半部分写身边的春景。“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由外而内、由远而近,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画出来。前两句一外一内,过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藏”、“隔”两个字用得尤妙,尽现树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炉香”句则把视角转换到室内。“逐”、“转”传神地写出了炉香缭绕上升的一系列变化,看起来似乎是在描写动态的景物,其实,词人正是通过这些动态,来反衬此时屋里的寂静,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愁闷心情。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宕开一笔,写自己梦醒酒消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并由此说明,自己之前所绘之景都是梦境,而这梦境正是由浓浓春愁而引起的,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了寂寥凄凉的感慨。

这首词清幽委婉,平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简析]

这是一首写暮春闲愁的作品,上阕写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踏莎行①

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全词翻译赏析

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全词翻译赏析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②,高台树色阴阴见③。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④。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注释]①红稀:花儿稀少。②绿遍:草多而茂。③阴阴见(xiàn):显露出浓绿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g5a939gw44p5c1cp2i5zpak1cslt00da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