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图4.2.2 “排序”对话框 4.2.3 排序结果示例
提示:当对选中数据区域中的任意单元格进行排序时,系统默认选中所有数据作为排序对象。如果只对部分数据排序,应预先选择待排序的数据区域,然后再执行排序命令。
3.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设置 ⑴自动筛选
将Sheet2工作表重命名为“自动筛选”,然后自动筛选出“金额”大于20030且“存款银行”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记录。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Sheet2工作表重命名为“自动筛选”。
②选中A2:H14单元格区域,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工作表中每个字段名后将出现一个下拉箭头按钮
,如图4.2.4所示。
图4.2.4 自动筛选操作
③单击“金额”右侧的下拉箭头按钮,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自定义”项,打开
“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按图4.2.5所示进行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将在工作表中只显示出“金额”大于20030的记录。
实验四 电子表格Excel 2000基本操作(一)
图4.2.5 设置“金额”自动筛选条件
④单击“存款银行”右侧的下拉箭头按钮,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自定义”项,打
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按图4.2.6所示进行设置,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在工作表中显示的是“金额”大于20030且存款银行为“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的记录,筛选结果如图4.2.7所示。
图4.2.6 设置“存款银行”自动筛选条件
图4.2.7 自动筛选结果示例
筛选结束后,“金额”和“存款银行”字段名后的下拉箭头按钮记录的行号也变为蓝色,说明这些字段及记录是经过自动筛选的。
变为蓝色,这两条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思考:在设置“存款银行”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这两个条件时,为什么选择的是“或”关系,而不是“和”关系?
⑵高级筛选
将Sheet4工作表重命名为“高级筛选”。在工作表中对“本息”和“存期”进行高级筛选。筛选条件为:“本息>=20030”并且“存期<3”,或者“存期=5”,条件区域存放在A16开始的单元格区域,筛选结果存放在A20开始的单元格区域。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Sheet4工作表重命名为“高级筛选”。
②填写筛选条件。将字段名“本息”、“存期”复制到A16开始的单元格,在A17单元格中输入“本息>=20030”,在B17单元格中输入“存期<3”(参见图4.2.9所示)。
③将插入点定位在数据清单任一位置,单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命令,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
图4.2.8 “高级筛选”对话框
④设置“数据区域”、“条件区域”和结果“复制到”的内容。
设置“数据区域”时,可以直接输入区域$A$2:$H$14,或通过“折叠”按钮在数据清单中选择数据区域。用同样的方法设置“条件区域”和结果“复制到”的位置,如图4.2.8所示。
提示:在填写条件区域时,条件字段名最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填写,确保与数据清单中的字段名格式保持一致。
⑤单击“确定”按钮执行高级筛选操作,其筛选结果如图4.2.9所示。
实验四 电子表格Excel 2000基本操作(一)
图4.2.9 高级筛选示例
4.分类汇总操作
将工作表Sheet5重命名为“分类汇总”,并按不同的“存期”对“金额”和“本息”进行汇总。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Sheet5工作表重命名为“分类汇总”。
②将插入点定位在“存期”列中的任一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排序”按钮
(升序,也可单击“降序”按钮)。
③单击“数据”|“分类汇总”命令,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 ④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对以下参数进行设置。
a)“分类字段”: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存期”(排序字段)。 b)“汇总方式”:从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求和”。
c)“选定汇总项”:从下拉列表框中选中“金额”和“本息”复选框。 其他参数可取系统默认的设置,如图4.2.10所示。
计算机导论实验指导
图4.2.10 “分类汇总”对话框
⑤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类汇总操作,其结果如图4.2.11所示。
图4.2.11 “分类汇总”结果示例
5.制作数据透视表
将Sheet3重命名为“数据透视表”,并按“存款银行”和“存期”进行分类,按“求和”方式汇总“金额”和“本息”,分类汇总结果存放在当前工作表中。
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插入点定位在数据清单任一单元格中,单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命令,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1”对话框。在“请指定待分析数据的数据源类型”区域中,选中“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选项;在“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区域中,选中“数据透视表”选项。
②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2”对话框,选择要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数据区域A2:H14(不用选择,可取默认的单元格区域,也可从其他工作薄中选取数据区域),如图4.2.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