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必修2)》中《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是化工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原料和溶剂,它具有烃类物质的典型性质。从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正是化学经典结构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本部分内容在方法论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借鉴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甲烷、乙烯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碳碳单键、双键所具有的性质,初步意识到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间存在一定联系,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他们对这一联系的认识并形成探究有机物性质科学的方法,为下一步继续学习两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提供理性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方法的维度上,都在教材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中将苯的内容放在必修课本中讲授,而将具有更高统摄性的同分异构等理论知识改放入选修课本,体现了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广泛性,说明它是大多数将来即使不从事化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也应具有的必备知识。从这一观念变革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突出苯的实验教学以及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上,而不是以更深奥的结构理论为基础建构教学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应将发生以下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用以解释苯在试验与生活中的用途;能够根据已有知识对苯分子结构、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出多种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证实或证伪;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方法:在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的合理运用,并能提出具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显地表现出科学解释必须与实验证据、自然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精神;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具有的意义,从而理解科学的实质。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重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历了一段时间高中化学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物成键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经验认识,这样本节的教学重点应不在于单纯的物质性质研究或分子结构的认知,这种二元分离的研究方式也无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从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形成和后续内容学习的角度分析,本节重点放在通过探究的方法掌握苯的性质、结构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更为适切。鉴于高一学生理性思维水平尚不成熟,不能灵活应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掌握学习有机物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并上升为理论水平将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设计,而是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并加以适当取舍加工、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为顺序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具体设计思路是:以苯的研究史为线索,通过创设情景产生问题,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并进一步沿着科学家的历史轨迹探究苯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不断发现与解决为框架,学生在其中达成知识、方法、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程序

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实验装置及数据分析,得出苯的分子式

教师展示李比希测定有机物组成的装置图(见演示文稿——定量分析碳氢的仪器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学生解释各装置的主要用途并选取合适的数据推演出苯的结构式。 {阐释]较之通常的由古代或现代的石油工业中苯的用途引入课题,本方法似乎较为学科化,不能引发学生兴趣。但对于逻辑思维渐渐形成的高一下半段学生而言,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蜻蜓点水似的情境引入;同时在前一节《乙烯》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应用了相似的日常生活引入课题方法,再次使用会出现重复。而由化学实验复演引入,既突出了实验的学科意义,又反映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下面本课的实验探究方法作铺垫,这就使情境更具全程性意义。

学习任务二、通过生活常识与必要的化学实验,归纳总结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苯的样品,请同学叙述苯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推测它可能的物理性质并设计必要的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观察苯的样品并描述其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

学生活动2:将苯与水互溶并再分别加入液溴、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总结出苯的水溶性和密度比较、对其他一些常见溶质的溶解能力。

{阐释]通过这一环节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以系统方式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更在于为以实验探究化学性质的活动做好思想上、方法的准备。即教学中不但知识的获取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科学方法的形成也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根据苯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活动1:将苯分子式与乙烯等比较,预测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并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2:根据化学式和结构理论设计出苯分子各种可能的结构并写出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3:在各人提出的结构式基础上试图用实验对自己的假说提供证明或对他人的理论进行证伪;

学生活动结果1:

学生运用已有的经典结构理论设计出多种苯分子结构图:(演示文稿中以立体图显示)

(a)链状结构1 (b) 链状结构2

(c)立体结构1 (d)立体结构2 (e)环状结构1 (f)环状结构2 学生活动结果2:

利用苯与水分层而溶于有机溶剂的实验证明苯环的非极性;

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中不能使两种溶液褪色证明苯环中没有单纯的双键。 {阐释]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关的化学键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前面教学设计活动中体现出的实证思维,这里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既是知识获取的迁移,也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d)立体结构2 和(e)环状结构1上。

学习任务四、教师提出新的矛盾——苯的邻位二卤代物仅有一种;教师展示现代公认的苯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1、对上述两种结构再次提出异议并阐述理由;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说课稿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必修2)》中《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二课时《苯》一、教材分析苯是化工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原料和溶剂,它具有烃类物质的典型性质。从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正是化学经典结构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本部分内容在方法论层面上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rbee1qhp89sc9l3ppnv1xep036fc3019e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