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村小学小班化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宜兴市芳庄小学 谢俊刚

一、 课题研究动因。

宜兴市芳庄小学位于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 地处宜兴西部, 本地 区为农村偏僻地区,经济落后,近年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现学校

7

个教学班,学生总数 186 人,班平均学生数为 27 人,教师 24 人。这 是我们提出研究农村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社会现实和研究基础。 着 2011 年创建农村现代化学校的春风,我校成功创建为农村现代化 学校。现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雅致;现代化教学实施齐全,为课题研 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实施;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老教师教学经 验丰富,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充满活力,是我们实施课题研究的主力 军和优质资源。

(1)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 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举措。 随后西欧、 北美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欧美发达 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从

90 年代开始,许多经济

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试验。 研究表明, 小班化教学成为教育的一场革 命,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 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质教学资源有革命性的突破。

(2)小班化有效教学是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种实践形式。新 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从探索阶段走入更深入的实践之中。 新课改要求 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学科教学更精彩。 但我们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 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 低效,缺乏策略, 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 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用于指导学生 进行有效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班化有效 教学的策略研究》 这一课题的研究, 试图找到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 发展之路。

(3)小班化教学是改革农村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 段。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务工,自 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长对 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为子女选择优质教学资源的愿望不断 增强,也造成了现在农村学校学生数减少, 小班化教学已经是广大农 村学校不二的选择。

(4)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 最早是上海于 1996 年 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北京市从 1992 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 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 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 间。

(5)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 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关于小班的班额,美国小学已降至

25-30 人, 20~35 人之

英国小学为 30 人,德国、法国小学为 23 人,瑞士小学为 19 人。关 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

50 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

绩与班级规模关系的近 300 篇论文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 30 名以下, 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所谓小班化教学, 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既全面又有个性的 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班级人数一般在

30 人

以下),通过对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 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 活动形式。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 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人本主义讲人, 讲的是个体的人, 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 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 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它与新课改“以 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2. 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的传统教学原则之一, 贯穿于我国古代教 育史。要求 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克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3.有效教学理论。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

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 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 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 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 1 、探索有别于传统大班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包 括教学的目的、 教学基本环节、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适用范围等方 面。使小班教师能够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和要 求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和落实。 在小班化教学策 略研究的推动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优质高效的学习方 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关注每个 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充分、平 等的受教育机会,在适合他们教学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发展。

3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更新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总结有 效课堂构建的新模式。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 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丰富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提高研究教师的教 育教学理论水平、 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影响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研究。

1、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 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 是可以推 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 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 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 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 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当代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素质不 仅是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独立的获取知识、 运 用知识的能力。那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认知过程。从“要我学”变 成“我要学”,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大班教学由于 班级人数的原因,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往往只能是一部分学生, 而其他 学生就不能参与进来或是参与的程度达不到要求。

3、教师对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关注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 能力水平不同 , 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尽相同。但 学生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 效教学”。在大班化背景下,教师的视野和关注度、课堂时间等制约 下,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每一个学生, 这往往会让一些有需要并 有可能获得发展的学生失去进步的机会。

4、合作学习“热闹”却无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 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

农村小学小班化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宜兴市芳庄小学谢俊刚一、课题研究动因。宜兴市芳庄小学位于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地处宜兴西部,本地区为农村偏僻地区,经济落后,近年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现学校7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86人,班平均学生数为27人,教师24人。这是我们提出研究农村小班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yqo7effu86wqu5roq73pebe0ioab00ll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