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暑假预习 - 统编语文五上全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1

【唐】虞世南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 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 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 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 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 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è):凭借、依赖。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 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 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 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 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 “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 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 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

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 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 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全句虽只写蝉声 但却

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 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 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 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 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 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 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 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 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 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 (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 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 以及有自知之明。

02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 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 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 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 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 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 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 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 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 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 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03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暑假预习 - 统编语文五上全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 图文

01蝉【唐】虞世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y3z7hqu43ibqw7s1xb7s7tu43p3900tr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