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
4、 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 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 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 2 )。 (1)肖孝嵘 (2)陈鹤琴 (3)黄翼 2、( 3 )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 (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 3 )阶段。 (1) 口唇期 (2)肛门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器 4、( 1 )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 (2)幼儿园 (3)儿童游乐场所 5、( 3 )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 (2)交往技能的训练 (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 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
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 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
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五、简答:
1、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2、 良好的情绪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1)正向情绪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 (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4、 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1)有意转移注意力,(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积极鼓励,(5)榜样,(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六、论述:
结合幼儿园工作,举例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树立榜样;了解行为规则的意义,养成一定的习惯;培养道德情感体验…… (2)理智感:鼓励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发现兴趣,使有成功体验……
(3)美感:在保教活动中、大自然中、社会活动中,让其看到、听到、理解到美好事物,并创造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