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事实框架与情感话语:《环球时报》社评和胡锡进微博的新闻框架与话语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罗昶,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电子邮箱:luochang@btbu.edu.cn。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北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流变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M201410011005)阶段性成果。 丁文慧,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

赵威,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Factual Framework and Emotional Discourse: News Frame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n Editorial of Global Times and Hu Xijin’s Microblog

Luo Cha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Email: luochang@btbu.edu.cn. This article is a phased objective of the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of Beij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titled wi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 and Guidance Mechanism in Beijing under Wide Media Vision” (Project Number: SM201410011005).

Ding Wenhui is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 the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Zhao Wei is postgraduate student at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中,胡锡进任总编辑的《环球时报》的内容呈现一直是学界与业界关注和争议的热点。创刊于1993年的《环球时报》(前身《环球文萃》,1997年更名)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际新闻为主的市场化报纸,其单期发行量近百万份,峰值时曾达199.6万份(徐梅,2011)。胡锡进1996年至2005年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2005年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对于《环球时报》的定位,他曾指出该报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提高可读性”(周瑾,2005)。

官方意志与商业取向在其媒介内容中的交织呈现,让这份影响力巨大的报纸的面目变得复杂。张涛甫(2012)认为将《环球时报》简单定位于官方意志的代表是不准确的:“《环球时报》在国内问题上的声音是分裂的,它既做正方,也做反方”。李希光(2011)以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社评言论能否给社会带来理性的思考方式为标准将《环球时报》评价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新主流报纸”。观点对立的另一方则尖锐指出,《环球时报》“刊登着大量充斥着激愤之词的新闻报道,其

专业主义气质先天不足,该报和受众在爱国语境上的差异使其成为政治怨恨的放矢之的”,“人们在读《环球时报》时,会假设其作为外交宣传的选择性发声有正当性,而同时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其作为内政新闻的选择性遮蔽有不正当性”。(杜骏飞,2011)

自媒体时代微博已成为诸多媒体人的信息与言论发布平台。2011年2月25日,胡锡进在新浪开通实名认证的微博,其个人言论以此为空间得以系统性公开表达。自开通后,胡锡进微博对热点事件与议题保持持续关注、发声,至今已发布3800余条,拥有440多万粉丝。但网友对胡锡进微博的态度负面居多,其评论中有着大量的讽刺、批评,甚至辱骂。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认为:“胡锡进在互联网上的遭遇其实是《环球时报》的遭遇。一部分网民和胡锡进所代表的《环球时报》发生冲突,是因为彼此的爱国语境是不一样的。”(转引自徐梅,2011)考察胡锡进在互联网上的遭遇是否是《环球时报》现实中遭遇的投射;探讨胡锡进作为个人主体与专业媒体人,其个人公开言论是否与《环球时报》言论的“框架”和“偏向”有所区别,成为本研究的初衷。 社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代表媒体及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直接表明立场的一种文体,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刘大保,2000)。社论、社评能够充分体现一份报纸的态度与立场。因此,本研究将《环球时报》社评作为《环球时报》立场与价值观最鲜明、最具连贯性的体现,将其与胡锡进微博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考察这两种不同的呈现空间中《环球时报》的新闻产品与其主编胡锡进个人言论在新闻框架、情感话语上的映照关系,比较不同的呈现空间与内容主题下两者在新闻框架、情感话语偏向上的区别与联系,并探讨造成这些区别与联系的可能原因。

二、理论脉络与研究涉及 (一)理论脉络

框架分析(framing analysis)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1974年,欧文·戈夫曼(E. Goffman)首次将框架概念应用于传播情景中(李特约

翰,2004/2007)。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Goffman,1974)他认为框架不仅是意义的生产,同时也是一种规律的筛选手段。有认知心理学学科的有关学者提出,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十分近似于认知心理学常用的“解释图式”或“脚本”。即框架源自于过去的经验,它的形成仰赖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受到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指导(陈阳,2007)。威廉·盖姆森(W. Gamson)将框架看成是积极意义的生产过程,他指出“框架是有组织的中心观点或线索故事,为一系列的事件提供意义”,并将框架划定为两个层次:“界限”及“架构”。“界限”圈

定了取材的范围,“架构”则用于显示意义(转引自黄小雄,沈国麟,杜旭赟,2009)。

Entman(1993)认为:“框架涉及选择和凸显。” 他认为媒介从业人员对事物的选择和凸显会影响受众对事物的理解,即影响到媒介框架的建构。Gitlin(1980)在戈夫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选择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在强调与表现时究竟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他把框架定义为持续不断地选择、强调和排除。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在《修辞学》一书中就曾详细论证话语的各种结构,指出它们在各种公共语境中进行劝服过程中的效用。直到1952年出版的美国《语言》(Language)杂志第28卷,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泽利格·哈里斯(Z. Harris)在《话语分析》一文中才首创“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探讨了解释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规则,以及语言与文化、文本与社会情景之间关系等问题(赵为学,2007)。哈里斯率先指出,话语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超越句子界限描述语言,二是研究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丁和根,2004)。梵·迪克(Jeff van Dyck)认为,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对话语进行清晰地、系统的描写。其中,“文本视角是指,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描述;语境视角则指,把对这些结构的描述与语境的各种特征,如认知过程、再现、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转引自邹建达,2008)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中的情感话语可以看作是社会言语行为中具有倾向性的文本与会话。正是通过特定的情感词与情感强度的选择性表达,文本的特定劝服效用得以强化。

框架理论对本研究分析《环球时报》社评与胡锡进微博的取材范围、事实凸显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结合框架理论展开的情感话语分析则有利于观察其在特定范围内的意义构建、立场表达过程与语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认为对新闻产品的分析应还原到文本之中,以客观的数据为归依进行相应的分析。有别于以往研究只针对新闻的标题、文章数量与篇幅长度的变化进行简单的量化统计,或是摘取部分片段进行主观的文本分析,本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并聚焦于社评、微博的全样本、全文本内容,以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观察两不同空间上的框架构成与情感话语表现。 1.样本获取:

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5日至2014年2月24日胡锡进开通微博后三年内的微博内容作为其微博空间言论样本。剔除纯转发、被删除、重复等对本研究无效的内容后,共获得微博3392条。选取微博样本同一时段内《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所刊载的社评作为其社评空间言论样本,共获得社评文章1205篇。

事实框架与情感话语:《环球时报》社评和胡锡进微博的新闻框架与话语分析

罗昶,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电子邮箱:luochang@btbu.edu.cn。本文为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北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流变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M201410011005)阶段性成果。丁文慧,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赵威,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ook64l119jajr89mg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