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调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沙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建水利工程实现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这些方案没能突破水资源约束,导致生态保护、生产发展成本高昂,难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体系,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沪疆大运河工程,才能大幅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流域环境容量,降低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成本,实现黄河通航,从而使得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运输成本等方面处于同等水平,才能降低南北差距,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据统计,2010—2018 年黄河流域年均供水量527.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供水量392.7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9.8%,一些支流断流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偏低。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1919—1960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16亿吨,2000—2018年黄河潼关站实

测年均来沙量仅2.44亿吨。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上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中游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分布有青藏高原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北方农牧交错、沿海水陆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

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泥沙淤积控制、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按照“点线面结合”“五水同治”总体思路,提出重点补齐防洪与水沙调控薄弱环节、加强干支流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综合治理等举措,形成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的水战略总体布局和战略格局,并制定流域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框架,以维持黄河生态健康,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1 黄河流域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潜力有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却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08 m3,为全国的 1/5。据统计[19],2010—2018 年黄河流域年均供水量527.04亿m3,其中地表供水量392.73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9.8%,一些支流断流严重,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偏低。平原区浅层

地下水开采量94.7亿m3,占可开采量的81.2%,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

(2)径流量显著减少。1919—1975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20],1956—2000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35 亿 m3,减幅 7.8%。据统计[19],2001—2016 年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减小为442亿m3,与1919—1975年相比减小23.2%。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未来黄河径流量还将进一步减小。

(3)节水潜力有限。黄河流域大部分区域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主要为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定额低于全国平均值,仅比北京、天津和河北略高,灌溉水利用系数0.54,用水效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3 m3,仅为全国的一半左右,节水水平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据测算[21],考虑农业可节转潜力,黄河流域实际毛节水潜力20.37亿m3(上中游17.43亿 m3),净节水潜力 14.23亿 m3(上中游11.80亿m3)。预计到2035年,黄河流域生活、工业总缺水量为77亿~92亿m3,2050年生活、工业总缺水量为83亿~114亿 m3。

1.2 水沙关系不协调将长期存在

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1919—1960年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16亿t,2000—2018年黄河潼关站实测年均来沙量仅2.44亿t。为进一步研究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提出了协调度的概念,计算公式为

式中:C un(i)为研究河段来水来沙的水沙关系协调度,该值小于或等于0表示水沙关系不协调,大于0表示水沙关系相对协调,值越大协调度越高;i为黄河干支流某一河段;φi为河道实际来沙系数;φT为河道临界来沙系数。

临界来沙系数一般指相对于河道是否淤积而言,如果进入河道的水沙过程刚好使河道处于冲淤平衡的临界状态,则该水沙过程的来沙系数就是临界来沙系数。以黄河下游河道达到冲淤基本平衡的小浪底、黑石关、武陟水文站来沙系数0.01 kg·s/m6作为临界来沙系数,计算水沙关系协调度。

随着水利水保等治黄措施的作用不断显现,水沙关系向逐渐协调的方向发展,但仍未达到协调的水沙关系,水沙关系不协调特性将长期存在。 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黄河上游自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以来,宁蒙河段汛期水量和大流量过程减少,造成该河段水沙关系恶化、河道淤积加重、主槽严重萎缩,正加快形成新悬河。黄河中游北干流缺乏控制性工程,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水流的输沙功能。 1.3 洪水风险依然是最大威胁

历史上黄河洪水频发,决口改道频繁,灾难深重。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 540 a中,大的改道26次、大的迁徙5次,1950年以来的70 a间黄河发生超过10 000 m3/s的大洪水12次。当前黄河下游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上游洪水历时长、洪量大,中游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对下游防洪威胁很大;三门

峡—花园口区间的“下大洪水”洪峰高、涨势猛、预见期短,对下游防洪威胁最为严重。

洪水防御调度难、威胁大。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是“下大洪水”的主要来源区,目前尚有1.8万km2属无工程控制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下游及滩区安全。下游“二级悬河”发育严重,299 km游荡型河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洪水发生时极易引发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危及大堤安全。滩区“人水争地”问题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1.4 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分布有青藏高原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北方农牧交错、沿海水陆交错带等生态脆弱区。

荒漠化、沙化土地集中分布。黄河上中游集中分布了巴丹吉林、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库布齐五大沙漠(沙地),区域气候极为干旱,水资源极度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mm,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恶劣。黄河是阻隔五大沙漠(沙地)汇合的天然屏障,当前五大沙漠扩张、汇合的风险依然存在。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面积46万km2,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广,侵蚀模数大。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和人民群众长期生活贫困,而且是下游河道淤积、河床高悬等防洪风险的根源。当前黄土高原仍有23万km2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7.86万km2多沙粗沙区和1.88万km2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难度更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黄河复杂难治,其根本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主流的解决方案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调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沙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建水利工程实现洪水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等。这些方案没能突破水资源约束,导致生态保护、生产发展成本高昂,难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的生态保护和产业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nsy0719l7e16g2f5026bod04q39t00p2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