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曾笑梅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年第02期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精髓,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为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为例,进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探究,旨在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背景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或者其他地理实践活动形成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内涵或修养,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学生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教师以“掌握多少地理知识”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而学生则以“学会多少地理知识”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不能用地理的视觉观察现象、认识问题,不能用地理的观点分析问题,即使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未能内化为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考纲对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是对过去的学习方式的全面升级,契合最新的高考要求,为高三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考地理全国卷的试题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考查主旨,考查形式多是“主题+区域”或“区域+主题”。从试题风格来看,以小区域为载体,1道综合题常常是围绕某个主题,设置3—4个问题,每个小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重视对学生新、旧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尤其适用于区域地理的课堂教学中。 1.教学目标具体化,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设计基于学情的可行的教学设计。地理课程标准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笔者把它细化为体现地理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目标,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