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8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必修三专题一

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文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 C.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2、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 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 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3、荀子主张“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吕氏春秋》则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爆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表明

A. 儒法思想趋于一致 B. 二者主张国家统一 C. 百家思想相互融合 D.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4、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规定“博士弟子不限员”“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

A. 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 B. 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 C. 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 D. 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5、汉代法律规定,丧期可不服徭役,禁止守丧期间做官。汉代法律还规定,子女不为父母守孝三年,就不能被荐举。自汉武帝时期起,为父母亲属守丧作为强制性的规范得以实施。汉代的规定反映了()

A. 汉代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B. 居丧礼仪开始被朝廷重视 C. 儒家礼制思想的法律化 D. 科举取士和孝道相互配合

6、有人形象地将古代中国两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不同进行这样的比喻:面对敌人飞机的轰炸,甲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并了解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乙则会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据此可推知,乙最有可能是

A. 韩愈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程颢

7、程颢提出“道即性也二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使认取,更不可外求”。从中可以看出程颢( )

A. 倡导格物致知 B. 提出知行合一 C. 奠定心学基础 D. 主张经世致用 8、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这位思想家所表达的是

A. 理为万物源B. 先气后理说 C. 禅宗唯心论 D. 格物致知法

9、朱熹在《昏礼》一书中批评当时世俗婚配仅重妆资聘财的做法,有“岂得谓之士大夫昏姻哉”一句,故而朱子将传统的婚姻“六礼”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这一做法有利于

A. 儒家礼制世俗化 B. 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C. 婚姻观念自由化 D. 摒弃旧的婚礼习俗

10、朱熹同吕祖谦及湖湘学派的张栻及陆九渊商榷、辩论:特别是淳熙二年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辩论。这些活动

A. 促成理学的统治地位的确立 B. 沉重打击了心学思想的发展 C.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D. 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

第1页,共3页

11、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

A. 先秦 B. 西汉 C. 两宋 D. 明清

12、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以天下为己任 C. 提倡公平法治 D. 反对宋明理学 1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应该做有益于社会的学问。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牌,捕风捉影。”他的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接近()

A.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

B. 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C.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4、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15、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A. 是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否定 B. 已初步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 C.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D.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16、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所不同,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如何维护大一统政权的稳固这一点上,秦皇汉武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即不能容忍多元化的指导思想的存在,认识到必须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来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儒家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和严酷的法律无法长久地保持统治的合法性,关键是要使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现存的秩序提供支持。

——干春松《儒家制度化的形成和基本结构》

材料二: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上述深奥的哲理,而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三:彼(郑子玄,此人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

——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

请回答:

第2页,共3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为建立“主导性的价值观”所采取的对策。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朱熹新儒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1-5BBBBC 6-10CCAAD 11-15CBCDC

16(1)对策:接受董仲舒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中央设太学,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 (2)日益具体化、通俗化、日常化、基层化。

(3)特点:与理学的正统思想格格不入(或异端思想);批判道学家的虚假,强调人的正常私欲。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3页,共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8

必修三专题一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文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cxh4twhz5dq8n1sig30fluh9boav00uj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