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执教人 第 课(学)时 课题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知识和技能 ※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三维 ※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2过程和方法 目标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 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 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 教 学 过 程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提示 1、教师提问:①你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哪个物体运动的快? ②你知道我们班上哪个同学跑的快? ③你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 ④只用时间或路程能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吗?(通过具体的事例) 在以上的基础上引入课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2、学生活动:对“有关游泳比赛”并分组讨论:观众和裁判各是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 让学生分别代表观众和裁判来叙述各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有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②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教师直接可告诉学生:物理学中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1、 利用以上方法来比较火车和汽车的快慢 学生分析具体的事例: 火车第六次大提速后可在5min内行驶15000m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40s可行驶1400m 先由学生说出分析过程,教师板书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给出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强调单位时间是指:1分钟或1秒或1小时(类似单位体积) 2、 速度的公式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速度大小的得出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介绍各物理量的符号给出:v=s/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教师强调公式的意义:s 和 t 相对应,必须是同一段路程中的路程和时间 3、 速度的单位 仍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分析过程,由学生说出速度的单位:m/s 提问学生: ①15 m/s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 ②你还知道速度的哪些单位?(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 ③15 m/s和15km/h哪个速度大? ④教师讲解速度的单位换算 ⑤学生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磁悬浮列车450km/h=________m/s 猎豹的速度30m/s=________km/h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 “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4、速度的计算 ①学生看书读题,提问学生如何获取信息。 ②由学生上台板演解题过程,其他学生预以评价。 ③教师强调解题的规范格式:a、写出所依据的原理公式 b、把上述公式进行变换 c、代入数据(统一单位) d、进行运算 e、得出结果(要有单位) 5、匀速直线运动 由学生说出其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速度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突出①匀速、②直线运动 学生分析题目: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学生举例:生活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多举、再让其他学生分析) 6、探讨安全问题——关爱生命 人快步行走时的速度大约是2 m/s,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大约是45 m/s,人要安全横穿12m宽的道路,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远,才能保证安全。 在学生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回答分析过程和结果。 三、本节知识小节(由学生总结)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5、速度的运算 课 后 记 课堂练习
1.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160 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它25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30 s内的速度是______m/s.
3.“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面20 m处,并且比乙车早2 s运动,甲车的速度是2 m/s,乙车的速度是10.8 km/h,问:
(1)乙车要用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离出发地多远? [参考答案] 1.9∶10 2.8 200 8 3.BC 4.BC 5.24 s 52 m
板书设计: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意义 运算 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反馈、教师的评价等诸因素的综合反思,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运算能力,图形观察理解力对课堂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内因是学习的根本,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参与兴趣、参与热情以及如何调动或培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了解学生的思想,引领其积极思索,创造学习契机成为学生智慧提升的必然前提。因此,优化教学设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媒体选择)、学法,备练习,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经验的积累,对课堂中教育、教学点滴的反思与课堂教育技巧、教学艺术的自我修练亦成为教学功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只有师生紧密配合、共同欢喜、共同成长与进步,才能感受教育的幸福;也只有充分地践行教育思想与完善教育策略,在教学相长的路途中才可感知生命的意义。
教案可将有关比值的作业改为简单的习题,则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实验前要先培养学生对秒表的使用,利于教学中师生思维构建的流畅性。对课题引入中直线运动中的情况可据学生经验说明,不必过多例举行程问题中的特殊情况。教学语言未精练,重复说明耗时过多,教学速度过于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