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1.地图的基本概念
1-1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特征:
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量测性:由于采用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
地球表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将球体面投射到平面上,是用地图投影(图1-7)——特殊的数学法则解决的。
它是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经纬线、直角坐标网)。使地图具有足够的精度。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直观性:由于采用了专门符号(图2-20)表示事物的特殊方法,使地图具有直观性。
地图不是地面物体形象的简单缩小,是用符号实现的,这是地图符号。 主要优点:
1、大大的简化了物体的图形
2、能根据需要显示那些小而重要的物体 3、能显示出相互重叠的物体和现象 4、能显示事物的质量特征
5、能显示出不能直接看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3)一览性
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制图综合(图6-19)手段,使地图具有一览性。地图要经过选
择,舍去次要的突出主要的,概括出景观的基本特征。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可记载性:由于地图种类的增多,数量上的扩大,使地图可以记载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一幅地图上,可以显示出河流从幼年到老年期的变化、各种历史事件的变迁过程等,使地图
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定义:过去对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字法则,使用专门符号,通过制图综合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的一系列变化:
1、地图不再把用地图符号表示事物作为唯一的方法。
可用影像地图甚至数字的形式来存储和表示地图。
例如,用于巡航导弹的数字地图贮存在磁带中,使用时不需显示图形。 2、地图正在由“纸质”地图向“无纸”地图 转变。
地图不仅可以印制在纸张上,也能进行屏幕显示。
3、地图不再单纯描绘地球表面。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地图描绘的对象从地球
扩展到其它星球。
4、更加强调制图对象的空间联系和随时间的变化。
目前对地图定义的几种观点:
? 有人主张注重地图的表现形式及读者感受; ? 有人主张更加注意制图工艺的影响; ? 有人则主张从信息的角度来解释地图;
? 有人主张从常规地图出发,注重其内容及其与地理科学的联系;
? 有人提出: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模型,是空间(环境)信息的载体,地图适应于人
的图形感受能力。
目前地图定义的几种主流表述:
?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一般指地球,也包括其它星体)上的地理
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理学派主流观点(如蔡孟裔等)
? 地图:是用符号表示的地面的概括化了的图形,它必须经过数学变换来建立在平面
上,地图作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结果,可以反映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也可当作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工具,去获取新知识。——我国地图学派
? 地图:是地理现实世界的表现或抽象,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
息的工具。——测绘学派主流观点(如ICA国际制图协会)
总括现代地图已经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地图将逐渐成为形象地描绘人们所认识的客观世界的一个象征性的术语,而不一定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
1.2地图的构成要素
1.3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
1.实测成图
图根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绘制成图 制印 2.编绘成图
地图设计 编绘 清绘 制印 3.计算机地图制图 输入前处理 数字化 计算机处理 图形输出 制印 4.遥感资料成图
资料准备 图像处理 图像镶嵌 图像判读 地图要素转绘 地图整饰地图 制印
利用遥感资料成图:是从小比例尺影像经过适度放大形成相对较大比例尺影像后成图。早期的遥感制图仍属于传统的编图过程。
目前的遥感制图已经可以从图像处理起一直到进入制印地图之前,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为计算机编制地图工艺的组成部分。
5.航空摄影成图
高空摄影 野外控制测量 室内控制加密 像片纠正 像片镶嵌
立体测图 实地调查 清绘整饰成图
§1-2 地图学的定义及科学体系
2.1地图学的定义
地图学早期隶属于地理学的范畴,17世纪以后,由于大规模三角测量的出现,测量学崛起,地图学又归属于测量学,20世纪初脱离测量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地图学是关于地图的科学
2.1地图学的结构及科学分支
数学制图学、地图编制学、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分支地图概论、地图整饰学、发展成为五个分支。
现代地图学是由对地图理论研究、地图制作方法与技术、地图应用这三个学科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