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及操作规程职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偶合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和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他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七、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由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由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1/3支)ml,并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流程

1、为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通过查询金苗系统产院平台,通知家长办理预防接种证;同时,为6岁及6岁以下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2、查验儿童接种手续(居住证明,出生证明,预防接种证)。

3、将儿童基本信息及接种信息录入金苗系统,统一使用金苗系统生成的儿童编码后6位做为接种证号。

4、预约下次疫苗接种时间及家长课堂听课时间。

5、联系公卫办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及儿保档案。

6、预防接种证交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

7、新建儿童信息根据片区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该册由门诊保管。

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流程

1、每日接种结束后,根据接种通知单统计接种量,登记至疫苗日接种量统计表。

2、在金苗系统中进行门诊接种查询,将当日接种信息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

3、每日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4、每季度对《登记簿》进行整理。

免疫规划查漏补种流程

1、专人负责,使用金苗系统每周查验。

2、电话通知督促接种,在系统中登记未种原因。

3、登记查漏补种表1,每月检查后对未种儿童再次通知。

4、每季度汇总,填写报表及总结。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1 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左侧儿童胳膊

1.3.2 用0.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度~15度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向旋转达80度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2 皮下接种法

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及操作规程职责

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偶合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q5ou9bcgl797950lpza3sk4u09qm100fk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