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青年志愿服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出现的新生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和巨大的社会需求,青年志愿服务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扶贫济困到社区共建,从公益服务到支教支边,志愿服务的领域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城市、乡村、学校、街道及各福利场所都可以看到青年志愿服务者的踪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总体来讲,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存在很多问题;理论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对青年志愿服务本身问题上,从青年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发展这一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的少之又少,而这一研究角度才是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根本,也是探求解决当前青年志愿服务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根本。在此社会背景之下,聊城大学“新民学会”与“小雏菊”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暑假期间以“青年大学生、青年人、群众、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赴各地对各类院校大学生、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各地居民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我国志愿服务产生、发展状况的宏观把握与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微观调研分析,进一步探究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了解我国青年志愿者与志愿组织的发展,志愿精神的兴起与弘扬,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青年志愿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调查概况
(一) 样本选择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年龄在20—40周岁之间;本科以上学历占27%,本科以下学历占78%;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占6.4%,团员占60.4%,群众为33.2%;职业为机关干部的占4.4%,文教人员占8.2%,学生占30%,个体经营者占20.2%,工人(包括农民工)占10.7%,其他为自由职业者。
此样本基本符合中国的人口结构现状。 (二) 调查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研活动采用的调查问卷面向不同社会群体人员,主要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参与或不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关注程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调查。为方便答题,问卷客观题占问题总数的86.7%,主观题占13.3%。
(三)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 份,实际回收问卷 453份,回收率为90.6% ,有效问卷为423份,有效回收率为84.6%。由于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各社会群体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状况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志愿服务,通过对受访者的调查,尽管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见图1),但这个数字本身已表明志愿服务活动已渗入到部分社会群体的生活抑或工作之中,志愿服务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这个数字也体现出,志愿服务活动如果要充分深入到社会之中,为绝大多数群体所了解并参与其中,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图1、是否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志愿服务
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数据表明,最多的被调查者(44.8%)(见图2)表示最大的阻碍是因为工作或是学习而没有时间,其次是不了解参加志愿服务的渠道,没有人组织(34.5%),;20.1%的被调查者认为最大的阻碍是没有合适的服务项目;因为担心受到意外伤害而阻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被调查者极少。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也许是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但是会由于时间或信息等各方面的原因而缺少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之中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能有充足的时间或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渠道畅通,将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图2、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