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剥则在盛花期进行一次即可。也可用12一14号铁丝在花前一周捆扎枝干勒断树皮,约20一25天再将铁丝解开。
4、在花前或花期喷洒微肥与激素调节
(l)、在花前或花期喷0.L%硼砂或0.1%钼酸铵,混合0.2%磷酸二氢钾(不能用含有2.4—D)及0.3%尿素或绿旺1号、2号1000倍液,可明显提高坐果率。也可喷洒50ppm“九二0”,在花期和幼果期各喷一次。
(2)、为防止幼树抽发夏梢造成落果,可在夏梢抽发前7—10天,用15%多效唑150一250倍液叶面喷洒,可削弱枝梢长势,提高坐果率。
5、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补充锌肥
- 11 -
柿树的生长势较强,特别是幼年结果树更是生长旺盛,如不控制,则营养生长很易过旺,极难挂果。主要在春季控制氮肥,即对生长势旺的树,春季不能多施含氮化肥。增施磷钾肥和锌肥也很重要。早春要集中施磷,在春梢叶面追肥时可喷施锌肥和过磷酸钙浸出液。
6、加强水分管理
注意开沟排水防涝。同时树盘应覆盖,防止干湿变化剧烈,以调节土壤水分变化。
7、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也是造成大量落果的重要因素,如角斑病、炭疽病、柿绵蚧都是导致严重落果的病虫害。病害造成的大量落果比虫害更为常见,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地区,从谢花开始,就应加强对病害的防治,才能确保较高的坐果率。 六、病虫防治
- 12 -
1、炭疽病
该病是柿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受其为害,造成柿树大量落叶、落果、新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l)、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以新梢和果实受害最严重。
叶片症状;叶片受害时,由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斑,逐渐向叶柄扩展。病叶常从叶尖焦枯,叶片易脱落。
新梢症状:新梢受害时,初期产生黑色小圆点,扩大后呈长椭圆形的黑褐色斑块。若新梢抗病力强,则在新梢上形成深及木质部的腐朽斑块,以后病斑干枯变硬,中部凹陷,木质部纵裂,病梢极易在病斑处折断。若新梢抵抗力差或环境条
- 13 -
件适宜病菌生长,则病斑环绕新梢一整圈后向上、向下蔓延,新梢变褐色枯死,以后再向多年生枝蔓延。病树轻则树上枯枝累累,重则整株树枯死。
果实症状:开始在果面上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黑色病斑.病斑达5毫米以上时,病斑凹陷,中部密生轮纹状排列的粉色小粒点。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硬块状。每个病果上一般有l一2个病斑,多则达10余个。病果提早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35—36℃,最适宜为25℃。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在病果、叶痕和冬芽中越冬,次年初春即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侵害新梢和幼果。病菌从伤口、气孔等孔口侵入。病菌侵入后有一个潜伏期,从伤口侵入,潜伏3一6天后发病;从其他孔口侵入,潜伏6一10天
- 14 -
后发病。炭疽病一般在3月份开始发病,6月份病果开始脱落。炭疽病在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因一般多雨季节气温已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利于病菌发育,每下一次雨,产生一次分生孢子,侵入树体一次,成为暴发性病害。因为炭病害喜欢高温高湿气候,其消长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后气温升高,出现发病高峰。此外,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树势生长不良,病虫为害严重的柿园发病亦严重。
(3)防治方法
A、 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培养中等偏强的树势。
B、搞好清园工作。结合冬剪,剪除病枝,将地上落叶、落果清除干净,然后喷一次0·5—l波美度石硫合剂,再用10斤生石灰加2斤硫磺粉加30斤清水调匀涂白树干至分枝处,以减少初次侵染源。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