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抓好普定林木种苗生产
普定县种苗绿化管理站 杨恩和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我县的林木种苗工作,紧紧围绕林业现代化的建设,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的原则,扎实推进林木种苗的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林木种苗在服务于营造林生产和国土绿化的同时,还将成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县林业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林业种苗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县林业种苗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目前林业种苗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简单地说就是四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林业各方面的有机统一,和谐发展。作为管理全县林业种苗行业的种苗站,就是要促进林木种苗事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种苗站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全站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二:以人为本。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发展林木种苗,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就是林业种苗工作者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林木种苗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抓好种苗基础建设,培育良种壮苗,抓好种苗保障,确保种苗供应,抓好法治种苗,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基础种苗,保障种苗,依法治种苗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统筹兼顾。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林业种苗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公益事业与富民产业,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保障供应与绿化苗木,以法治种与市场运作,行政管理与行业自治,数量扩展与质量效益,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服务,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我县种苗发展形势与不足 (一)取得的成绩
1、种质资源保护初见成效
自《种子法》、《贵州林木种苗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全县的种质资源得到保护和长足的发展,每年可以采摘的林木种子达到上万公斤,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及周边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
2、种苗培育技术不断创新
(1) 林木良种。如用材林树种有柳杉、本地杉木、楸、香椿,外来优良林木种质资源引种开发成效显著,如2003年引进的桤木;
经果林的品种有坪上冰脆李、梭筛红花桃、石街蟠桃、马场、新房雪梨等;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传统名花、野生花卉等。
(2) 容器育苗。我县自1993年开展容器育苗试点以来,林木育苗技术进步很快,现在,由于我县造林地的土质条件差,柏木、滇柏、侧柏、藏柏等柏类苗木都是采取容器育苗方式进行培育,2003年还扩大到柳杉、杉木、香樟等树种,基质大部分采用黄心土与有机肥料、复合肥的结合,从培育容器小苗为主到绿化苗木的容器化栽培,容器育苗技术得到发展。
(3)种苗标准化。多年来,我们都是执行国家和贵州省的林木种苗相关标准,2004年我县作为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之一,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供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 3、种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以县国营苗圃场和多年培育苗木的育苗户为基础,每年有计划地生产一定数量的优质苗木,作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良种壮苗的贮备。加快构建以意向育苗为基础,苗木调剂为补充的林业工程造林的种苗保障体系。
4、种苗行业管理不断强化
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序列配套规章和办法。依法建立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林木种子检验制度和林木种子标签制度,规范了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全县累计发放“两证”20多份,加强种苗质量管理,全县种苗质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近三年我县种苗合格率都达98%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绿化造林和兴林富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在种苗基础工作、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
3
一是由于现行体制和机制,造林任务的下达属于计划经济行为,而培育种苗又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所以,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来看,对当前林业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超前性认识不足,往往是没苗造林时才想到种苗,但为时已晚。
二是对种苗工作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种苗就是绿化苗木,现在绿化苗木都卖不了,种苗工作可以放一放。
三是对种苗新品种、新技术认识不足,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思维,严重阻碍种苗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自2000年配套退耕还林实施的县国营苗圃场中央投资120万元,地方投资20万元后,最近几年来,中央、省、市财政对我县林木种苗建设投入就没有了,只是2008年初由于雪凝灾害造成种苗是损失,今年5月中央下拨12万元的种苗损失补助费。 3、管理机构力量不足
目前我县设置的种苗管理站,是在原来的营林站的基础上更名而来,一方面承担着林木种苗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还承担着绿化管理的职责,主要是承担全县8.5万亩退耕地还林和5.1万亩荒山造林任务的管理工作。县编委核定的编制人员仅为5人,可见人员与工作量是不相衔接的。
4、造林计划与种苗缺乏有效衔接,苗木产业发展过快、育苗户卖苗难问题突出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造林计划往往落后于种苗计划,致使种苗无法超前准备,种苗供应不足和供过于求现象时有发生。如:2003年我县苗木产业生产发展过快,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当时,我县出现了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部分苗农卖苗难问题。 三、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不断推出林木优良新品种 优良的种苗是林木丰产、优质、抗逆的基础,是苗木产业进一步
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在第三次“二类调查”的基础上,
组织相关单位的人员,开展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县种质资源分布、保存和开发等情况,对清查获得的基础资料登记建档,建立全县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规范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制定全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规划,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二是构建新型林木良种繁育体系。以县国营苗圃场为中心,研究开发优良繁殖材料,并建立生产性采穗圃和繁殖圃等,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部分良种,开展良种试验示范。建设各种测定林、示范林,开展良种生产配套技术试验示范。
三是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起以国营苗圃场为主体的苗木品种创新体系,鼓励有关科研院所与育苗户联合创办苗木品种研发中心,发挥国营苗圃场的主体作用,整合科技资源,有效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相互结合。
(二)加大林木良种推广力度,促进苗木产业转型升级
林业以种子为本,种子以质量为先,林木良种是林木速生、丰产、优质和抗逆的基础。推广应用良种不仅可以缩短林业的经营周期、提高林产品品质和数量、增加林农收入,而且加速林地生产力恢复、促进生态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作用。主要措施:
一是引育结合,加快良种选育。选择对林业生态建设与兴林富民急需的重要树种。如用材林树种有柳杉、本地杉木、楸、香椿,2003年引进的桤木;经果林的品种有坪上冰脆李、梭筛红花桃、石街蟠桃、马场、新房雪梨等;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传统名花、野生花卉等。要组织力量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加快林木新品种开发步伐。
二是加强宣传,积极推广良种。大力加强林木良种宣传,开展现有林木良种推介,良种良法营林技术培训,普及良种和栽培知识,使广大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了解和认识良种,提高他们推广良种的自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