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然而,在事实上,劳动的需求方面所支付的和劳动者所得到的只能是货币工 资。因此,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价格指数 P 去除货币工资才能得 到实际工资 W P 。 图 22—1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厂商在决定他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时, 应该用该厂商的产品 的价格去除货币工资。 因为本书的微观部分已经说明, 对厂商而言, 只要劳动的边际产品(代 表劳动给厂商带来的利益)大于他为得到这一劳动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即劳动的实际工资), 他 便会增加雇用的人数直到代表利益的边际产品与代表支付的实际工资相等。 这就是说, 每一 行业的厂商都会使用本行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去计算他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 既然社会上 的各行各业全部都由厂商经营,那么,厂商整体必然会用实际存在的价格指数或价格水平 P 去计算实际工资。从供给方面来看,图 22—1(a)中的 Ns 当然也是实际工资 动者用什么样的 P 去除 W 以便得到实际工资 W P 的函数。在劳 W P 的问题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不论劳动者 是否知道实际价格水平为多少,劳动的供给曲线所使用的 P 只能是在签订合同时他们所预 期的价格 Pe。 正是根据一定的 Pe,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才与厂商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工资协议(即规 定货币工资 W 的大小)。一方面,协议一经签订,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双方都必须遵守,这 就是说,在合同期内,根据 Pe 而决定的 W 是黏着不变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间,实际价 格水平可以经常变动,而整个社会的厂商是按实际价格水平 P 来决定对劳动的需求的。假 定 P 正好等于 Pe,如图 22—1(a)中的 Ns 所示,N0 是根据与 Pe 相等的 P?所作出的劳动需 d 求曲线。由于 P=Pe,所以 Ns 和 N0 相交于点 E0。该点表示的价格水平 P 和就业量 N 分别 d 为 P?和充分就业的就业量 N?。将其代入生产函数可得图 22—1(b)中的点 E0,从而相应的 充分就业的产量为 y?,于是在图 22—1(c)中可找到与 P?和 y?相对应的点 E0,该点便为新 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雇用劳动的实际数量取决于 W 和 Nd 的共同作用。例如, 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水平从 P?上升到 P1,这时图 22—1(a)中的劳动需求曲线从 N0 移动 d 到 N1 。由于 W?已为合同所规定,不能改变,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厂商只能根据既定的货 d 币工资 W?和新的劳动需求曲线 N1 来决定雇用的劳动数量。由图 22—1(a)所示,这时厂商 d 实际雇用的劳动数量为 N1,从而产出数量为 y1。于是,在图 22—1(c)中可得到与 P1 和 y1 相对应的点 D′。如果实际价格水平 P=P2,则 Nd 曲线处于图 22—1(a)中 N2 的位置。按照 d 同样的步骤便可找出 N2 与 W?两线的交点 E2 所决定的 N2,于是在图 22—1(c)中又得到点 d F′。总之,在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的情况下,由不同的 P 可得到不同的 N,根据这些不同 的 N 便可在图 22—1(b)中得到不同的 y,从而可在图 22—1(c)中找到不同的点(如点 E0、 点 D′、点 F′等),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图 22—1(c)中的曲线 ASK,这 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5.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解答:这一问题最先由基德兰德(F.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C. Prescott)在 1977 年 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最初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下一阶段 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 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 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 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不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6.从菲利普斯
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解答: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π=πe-β(u-u0) 用 P-P-1 代替 π,用 Pe-P-1 代替 πe,其中 P 为价格水平的对数,P-1 为上一期价格 水平的对数,Pe 为预期价格水平的对数,则上式化为 P-P-1=Pe-P-1-β(u-u0) 即 -β(u-u0)=P-Pe(1) 另一方面, 根据奥肯定律有 1 -β(u-u0)= (y-y*) a 将上式代入 式(1) , 经整理, 得 y=y*+a(P-Pe)(2) 式(2)即为所求的总供给曲线,其中 y 为总产量,y?为潜在产量。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解答: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 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 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 要考虑上一期的预测误差, 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 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8.黏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 解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价格黏性的重要性在于:价 格是否有黏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 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 价格有 黏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 9.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 解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工资削减会降低 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劳动成本的提高。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工资 的工资。效率工资是指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为 1 的时候的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能 使劳动效率达到最高。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效率工资是一种解释工资黏性的重要理论。 10.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解答: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 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 22—2 所示。 图 22—2 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 AD0 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 ASK0 的交点上, 这 时价格水平为 P0,实际收入为 y0。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例如,由于企业对将来收益 的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了投资需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 减少或货币供给的减少等引起了总需求的减少,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 AD0 向左移动到 AD1。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 3 年,且每年都有占合同总数 1/3 的合同需要重新 签订。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 AD1 后,实际收入下降到 y1,价格水平 亦下降到 P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为止。在第一批占总数 1/3 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 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 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 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 ASK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 P2,实际收入增加到 y2。到了需求冲击 后的第 2 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 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 ASK2, 相应地, 价格水平下降到 P3, 收入增加到 y3,类似地,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 ASK3, 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 P4,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的水平 y0。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 3 年左右的衰退。这便是新凯 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11.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解答: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共识有以下四点: (1)在长期中,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决定了它的国民的生活水平。 (2)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产量。 (3)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它并不影响失业率。 (4)在短期中, 控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换关系。 12.给出两个西方学者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例子。 解答:例如: (1)在国际经济中,关于倾销的经济分析主要运用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不完全竞争的理 论。 (2)在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理论分析中,也用到了不完全竞争的理论。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1.你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科学吗?为什么? 解答:西方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在科学性上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尚未通过实践的检验, 因此西方学者目前还只是把西方经 济学的理论体系称为“共同认可的理论结构”或“模式” 。 第二, 西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有的内部一致性, 在理论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 上相互抵触的说法。 第三, 西方经济学在发展演变中所取得的成果缺乏积累性, 新理论往往完全排斥旧学说, 新旧学说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相互排斥。 第四,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假设条件常常是异常苛刻的,往往难以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五,一些西方学者自己也承认,西方经济学不完全是科学。 当然,说西方经济学并不完全是科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它。 2.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的事例。 解答: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的一整套关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理论。 西方 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此,西方经济学必然要宣传资本主义,这样 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例如,西方经济学家总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恒的制度,资本主义 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可以用政策加以消除的等。 3.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对我国有用的地方。 解答: 西方经济学作为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国参 考。例如,关于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供求矛盾的理论,关于用 GDP 核算国民经济成果的理论, 关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波动的理论等。 4.你认为我们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考虑哪些特殊国情? 解答:第一,考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还处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时期,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一些制度框架尚不完善,人们的契约意识也比较差,这使许多在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行得通的办法在我国也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 第二, 我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 人口压力也会使我国市场经济作用的程度和范 围受到限制。 第三, 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要考虑的国情之一, 许多中国传统观念也是我们应用和 参考西方经济理论时要注意的。 5.除了本章所列出的四个事实以外, 你能否举出其他的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请说 明理由。 解答:西方经济学容易使初学者误解的事实颇多。例如,西方经济理论中许多模型和习 题例子,其实有许多严格的假设条件,但不少初学者往往忽视这些条件,以为这些模型和例 子就是可以拿来套用的。再如,目前我国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介绍的理论,其实主要是 美国的主流经济学,而初学者往往认为是世界各国可以通用的理论。 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说: “马克思是在设法了解这个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 ——引者)以加速它的倾覆。马歇尔设法把它说得可爱,使它能为人们接受。凯恩斯是在力 求找出这一制度的毛病所在,以便使它不致毁灭自己。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解答:我同意这一说法,因为马
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 消灭这个制度,解放全人类。马歇尔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相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 一架美妙的机器, 通过自由竞争, 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的均衡与和谐。 凯恩斯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有毛病,需要医治,否则免不了要走向 毁灭, 由于他的资产阶级利益捍卫者的立场, 因此, 他力求找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在哪里, 以便通过国家调节,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毛病得到医治。可见,这三位经济学家的根本立 场和观点决定了他们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目的、态度、方法和结论。 7.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前,你对“理性的人”和“效率”有着何种理解? 解答: 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前, 我们通常不会按西方经济学理论那样去理解 “理性的人” 和“效率”这类概念。比方说,可能把“理性的人”理解为“有头脑思考的人” ,把“效率” 理解为“做事或办事快不快” ,而不可能像西方经济学理论那样把“理性的人”理解为追求 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活动主体,是按最优化原则办事的经济活动主体,更不会把“效率”理解 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8.你是否认为当前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是对西方的市场有效理论的挑战? 解答:2008 年起,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使西方发达 国家经济遭受了一次重创, 也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提出了很大挑战: 彻底粉碎了自由的市场 经济机制总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神话。 “有效市场”理论宣称,给定所有公众可获知的信息,金融市场总能正确定价,投资者 都会理性地权衡收益和风险这一假设所建立起来的所谓资产定价模型, 该模型会指导人们如 何正确选择投资组合, 如何对有价证券包括金融衍生品及其收益的索取权正确定价。 在自由 化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不断占据上风的同时, 美国经济和金融业在实践上也不断走向自由 化。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认定,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通常 是正确的。然而,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告诉我们, 由于过分相信了经济自由化, 所以放弃了应 有的监管,而由理性投资者构成的“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并不完全可靠。包含次贷债 券在内的金融资产被一次次打包化妆后实际上已面目全非, 购买者即投资者已根本弄不清这 样的资产的真实价格应是多少, 只知道大家去买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由于资产评级公司是 根据评估业务量收费,债券卖得越多,收入会越高,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他们甚至会指点金 融机构如何把不同级别的债券打包,以使债券评级更高。正是由于放松了监管,债券价格过 高评估, 才使得大量次贷债券获得安全评价, 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这样谨慎的投资机构大 量购买。至于那些金融巨头的高管人员,为了获得高额报酬不惜冒任何风险,对他们来说, 如果公司破产了自己最多是被解雇,而业绩好时拿的高额奖金并不会追回。在这些情况下, 金融衍生品价格怎么会不失灵呢?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总假定, 金融机构总会自己把握住风 险,从而金融崩溃的概率被严重低估。金融危机的事实表明,经济学家关于经济人具有完全 理性的假定是多么脱离实际。 理性预期的经济学穿上了外表华丽的数字外衣, 但那只不过是 一种浪漫化的和经过净化的经济现象。 这种幻想迷住了人们的双眼, 使他们忽视了那些可能 出错的事情。 9.为什么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过度膨
胀可能 会带来什么问题? 解答:虚拟经济指资本以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以票据方式持有权益,按特定规律运动 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 而实体经济则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销售以及 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既包括工、农、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 商业、 教育、 文化、 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 为实体经济服务。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金融的自 由化和深化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 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 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可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为企业分散风险,降低实体经 济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并且虚拟经济自身发展也能促进 GDP 的增长,为社会提供就业机 会。 但是,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与投机活动共存的, 因为虚拟经济提供的资本配置效率取决于 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 而这种流动性要靠投机活动来实现, 虚拟经济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 如套期保值业务,其风险也靠投机者来分摊。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 高收益特征, 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从事这类投机活动, 而投机活动过度又会使虚拟经济过度 膨胀而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主要是一种资产价格过分高于其价值的现象。 货币政策失误和金融监管不当是 泡沫经济产生的体制性因素。 泡沫破裂后所形成的金融危机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 的危害。 近几年来拉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金融自由化中监管失当而引致 泡沫经济就提供了深刻教训。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同样是由于放松了金融监 管,任虚拟经济中的泡沫随意膨胀。 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看,这次危机的发生,根源还在于过去 60 年间美国 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超越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在实体经济虚拟化、 虚拟经济泡沫 化过程中实现了不堪重负的增长, 另一方面美国又把这种沉重负担通过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 地位和货币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给全世界。 美国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贸易逆差主要靠印刷 美元“埋单” 。中国、日本和石油生产国居民的过度储蓄和贸易顺差所积累起来的大量美元 储备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并促使其资产泡沫化。 看起来美国经济一时异 常繁荣,但实际上美国经济已进入 IT 产业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大量制造业还 已转移到国外,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大量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资金。因此,这种“繁荣”其实已 是泡沫,缺乏实体经济增长作为支撑。于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形成的泡沫经济终于导致了 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