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发水保项目促进了邵阳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发水保项目促进了邵阳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项目实施背景及实施概况

湖南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县境处衡邵丘陵盆地,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山地、平原、岗地兼有。土地总面积1996km2,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638.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要改善该县的生态环境,在县财政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唯有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底终于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评审,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县”,每年获得国家上千万元农业综合水土保持项目资金。

该县第一期总投资73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万元。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位于资水流域一级支流大坝河流域上游。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8.82km2,其中坡改梯36.67km2,营造水保林417.33km2,种植经果林232km2,封禁治理3420km2,新建沟渠8.9km、山塘10口、蓄水池和沉砂池52口、拦沙坝2座、生产道路3.5km,浇筑混凝土1550m3。

2.项目实施成效

2.1增强了蓄水保水能力

经过规模治理,项目区已建成了多功能的综合防治体系。据测算,项目区每年减少泥沙流失量60万t左右,年增蓄水量3000万m3以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4百分点,增加了绿地面积,不仅净化、美化了环境;而且每年可节水2100万m3左右,仅此每年为农民创效超1000万元。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项目区旱涝保收面积增加2670多km2,改善灌溉面积6160km2,新增灌溉面积1733km2。如今,项目区呈现出“林草错综布山间,沟渠成网能灌排,三跑土变三保土,望天田成灌溉田,地埂利用不空闲”的新景象。 2.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项目区以治理坡耕地改造中低产田为突破口,全面配套坡面水系工程,不仅让8300多km2“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而且让6000多km2中低产田变成高产良田。建成的水保工程,能蓄、能灌、能排;坡耕地改建的梯地,田面平整,土层较厚,地块连片,适于耕作,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土壤肥力比治理前提高了70%,土壤含水量也提高了30%,延长了保墒时间,增强了抗旱能力,坡改梯后的土地抗旱时间比治理前增加了4~9天。随着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0%,单产平均提高20%。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人平2166元增长到2012年5600元,今年将超过6000元。

2.3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该县从2009年起实行并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每年捆绑农业开发、

农发水保项目促进了邵阳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农发水保项目促进了邵阳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1.项目实施背景及实施概况湖南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县境处衡邵丘陵盆地,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山地、平原、岗地兼有。土地总面积1996km2,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638.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要改善该县的生态环境,在县财政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唯有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pi5c9tu6w5v45r56fo51lh1d7s0s50098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