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檔
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與防治方法
稻瘟病屬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國各水稻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一般導致水稻減產10%~30%,嚴重時可導致絕收。近年來,白城市水稻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稻瘟病發病率及發病程度逐漸增加,科學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為水稻生產的重要環節,應引起充分重視。
1 發生癥狀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造成危害,具體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等不同類型,其中以葉瘟、節瘟、穗頸瘟危害最為嚴重。苗瘟:由種子帶菌造成,常發生于3葉前。受害后,苗基部變灰黑,上部變褐,若田間濕度較大,則可產生灰黑色霉層(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瘟:根據病斑可分為4種類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點型、白點型。慢性型病斑邊緣褐色帶有淡黃色暈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綠色小斑擴大為梭形斑,葉背有灰色霉層,
GAGGAGAGGAFFFFAFAF
精品文檔
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發展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圓形或橢圓形,葉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層;褐點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種或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葉舌、葉耳、葉枕等部位也可發病;白點型病斑在嫩葉上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一般不產生孢子。節瘟:水稻抽穗后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后繞節擴展,病部變黑,易折斷。穗頸瘟:穗頸部初現褐色小點,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風雨傳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進行再侵染。其在適溫高濕,有雨、霧、露的氣候條件下利于發病,菌絲生長適溫26~28℃,孢子形成的適宜相對濕度在90%以上,生長適溫25~28℃,孢子萌發需有水存在并持續6~8h。溫度適宜才能形成附著胞并產生侵入絲,穿透稻株表皮,在細胞間蔓延攝取養分。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時晴時雨,或早晚有云霧或結露條件,病情擴展迅速。 3 發病原因
GAGGAGAGGAFFFFAFAF
精品文檔
3.1 施肥不當
水稻生產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過多,造成葉片過嫩,水稻發棵猛,封行早,稻苗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發稻瘟病。
3.2 播期過晚
長江以南地區,若水稻播期推遲,則容易遇上平均氣溫20℃左右,多霧、天陰或陰雨連綿的天氣,容易導致稻瘟病的發生與流行。 3.3 種植品種不當
不同水稻品種,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況下粳稻比秈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種,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當
稻田長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區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在這3種情況下,水
GAGGAGAGGAFFFFAFAF
精品文檔
稻根部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葉組織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4 防治方法 4.1 選用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2~3個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品種。選用無公害水稻品種,要把握4個原則,即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和品質性。對這些原則要進行綜合考慮,不可僅追求產量。
4.2 無病田留種,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稻草處理
水稻收獲后,應把稻草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須經過10~15 d高溫處理(50~60℃),才能施在田里。發病嚴重的稻草應燒毀。 4.3 種子處理
做到浸種選藥正確,徹底浸種消毒,可殺死種子上所帶病菌。可用10%浸種靈乳油5000~6000倍液浸種5d左右,
GAGGAGAGGAFFFFAFAF
精品文檔
10mL可浸種30~40kg,注意一浸到底,不用清洗直接催芽;或用25%咪鮮胺乳油1袋(10mL)對水40~50kg配成藥液,浸種60kg,視溫度浸5~7d,每天攪動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強肥水管理
按水稻需肥規律,加強肥水管理是預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據水稻品種特性、地力水平科學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不能偏施氮肥,應增施硅肥。水稻生長過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較弱的3個險期落黃。適度排水曬田,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發,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能控制肥效,促使正常落黃;使莖葉老健,增強抗病能力。
4.5 化學藥劑防治
遵循“重在預防,早抓葉瘟,狠治穗瘟”的原則。主要按3個步驟進行:第1步早期預防。7月1日開始,在水稻拔節期,注意觀察天氣情況,如果陰天或下雨天連續2d以上,應馬上施藥預防稻葉瘟。預防用藥有三環唑、咪鮮胺
GAGGAGAGGAFFFFAF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