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会变的线条 人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会变的线条

教师:郭玉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针对小朋友,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情感目标:体验线条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尝试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线条组成优美的图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变魔术:谁能将老师手中的彩带变成蝴蝶结?学生积极回答后,让一个学生堂上表演。表扬。

2、引入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刚才XXX将彩带变成了蝴蝶结,老师还能把它变成玫瑰花,你们相信吗?”生答:“相信。”

2、提问:“那么谁能将这条线变成其他的样子吗?” 学生回答。 3、提问:“为什么会变这么多?”引导学生回答线条。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讲:“那谁能说一下你生活中见过的线条吗?”

4、播放课件,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线条。播放图片线条明显,有美感,让学生有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直觉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音乐的五线谱,做到视觉冲击。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提问:“那现在谁能说一下,线条都有哪一些呢?”学生回答。 6、出示课件,展示线条的种类。让学生根据找生活的线条来想象自己会用线条作画的想法。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堂上表演线条的多种多样。(这样设计,学生才能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2、比一比,看谁的线条画的多。 3、练一练,学生本上画线条,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互相练习线条的多样性。 四、评价

1、小组评价一下。谁的线条多。 2、展示做的一组,给予表扬。 五.作业: 准备画纸,彩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针对小朋友,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美感。

2、情感目标:体验线条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与美术的互通中学习线的变化,尝试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线条组成优美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线条有哪些种类? 2、提问:“你能将线条组合成美丽的图画吗?”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线条。

2、观察狗说一说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装饰、美化生活。可以用不同的线条组合不同的美丽事物。

三、练习。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出示课件:欣赏画家大师笔下的线条,学生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画面内容,只要找到线条,会心上就行了。

2、小组讨论:互相表一表自己准备用什么线条来组合什么画面? 3、练习,自己作画。 四、拓展: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可以用线条组合画面后,添加更多的符合画面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热爱绘画。热爱生活。

2、可以利用家里的绳子等等编制一些小物件。

五、评价。

1、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

第 3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优秀作品展示,教师讲解。

2、互评,作品课带回家。

第 4 页

3pccf8bgh71xep036fj71ujtp7zqyg019j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