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学生是初次学写说明文,尽管说明文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但第一次写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棘手。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前面的习作例文,增强对说明文有关知识的掌握。习作课上,我和学生都自带了一些物品,一方面可降低写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可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辅之表格总结和提纲提示,这些都起到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次习作训练的作用。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素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习作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作用不同,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全文配有六幅插图,旨在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1.识写生字。
课文生字中,12个要求认读,7个要求书写。“您、房”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壁、墙、房”借助文中插图,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认读“转”联系“转笔刀”中的“转”的读音进行比较和区别,结合文中“转身”意思读准第三声。认读“蚊、您、姐、草、咬、捉、拨、爬、赶”9个字,借助声旁读准音,借助形旁了解字义。“咬、捉、拨、爬、赶”5个表示动作的词,通过做动作识记。
认读“甩”通过联系生活组词识记。
认读“断、傻、条”可以在学习课文时随文识字,结合上下文,大胆猜测汉字的读音、字义。
本课7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归类指导。“捉、姐”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比高低、比宽窄及关键笔画之间的穿插;“条、您、草”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部分的收与放,“条”下面不是“木”“房、爬”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半藏半露,继续巩固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笔顺,重点指导“爪”和“户字头”的书写。
2.朗读课文。
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学生之间互助猜读字词。将字音读正确,课文读流利。课文第3、第4、第5自然段结构相同,以对话的形式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联系生活和上下文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小壁虎借尾巴时的有礼貌。
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考虑到学生是初次学写说明文,尽管说明文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但第一次写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棘手。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前面的习作例文,增强对说明文有关知识的掌握。习作课上,我和学生都自带了一些物品,一方面可降低写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可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辅之表格总结和提纲提示,这些都起到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次习作训练的作用。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素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习作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3.积累运用。
仿照课文第3、第4、第5自然段,训练学生仿说仿写讲故事。积累动词,仿照句式“小鱼摇着尾巴”“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进行拓展说话,感受用词的准确、丰富。比如:小猫翘着尾巴。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尝试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识字学词
1.出示壁虎图片,认识小动物壁虎。
(1)(出示词卡:壁虎)认读“壁虎”。你对壁虎有哪些了解? (2)壁虎会出现在墙角,(出示词卡:墙角)认读墙角。 (3)识记“壁”“墙”。
提示:“墙、壁”2个字中都有一个“土”,为什么用“土”做偏旁? (4)壁虎还会出现在房檐,(出示词卡:房檐)认读房檐,识记“房”。 提示:出示第4幅插图,请学生指一指房檐在哪里。
要点:“户”+“方”组成“房”。比较“户”和“户字头”,“户”做头要写小一些,撇长盖住下面的“方”。
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考虑到学生是初次学写说明文,尽管说明文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但第一次写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棘手。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前面的习作例文,增强对说明文有关知识的掌握。习作课上,我和学生都自带了一些物品,一方面可降低写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可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辅之表格总结和提纲提示,这些都起到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这次习作训练的作用。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细节,积累写作素材,在写好作文的同时,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有意选取某些有代表性的习作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2.出示课题“小壁虎借尾巴”,指名读课题,读准“借”。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猜猜字的读音和意思。 4.分类学习生字:
(1)凭借经验,自由认读“蚁、您、姐、草”。 ①指名领读,读准字音。 ②交流记住这些字的方法。
(2)借助旧知,认读“转身”,认识“车字旁”。 ①复习“转笔刀”读音。
提示:回顾“转笔刀”中“转”的读音,做“转”的动作。 ②(出示词卡:转身)认读“转身”。 提示:在这里读第三声,做做转身的动作。
要点:表示围绕一个点做圆周的运动时读第四声,表示方向改变,没有完成一圈时读第三声。
③教学新偏旁“车字旁”:比较“车”和“转”字中的“车”,引导学生发现“车”做偏旁的变化。
要点:车做偏旁变窄了,横要变成提。
(3)联系生活,认读“甩、咬、捉、拨、爬、赶”。 ①指名领读,读准字音。 ②联系生活,做动作学习动词。
提示:说一说可以“甩什么,咬什么,捉什么, 拨什么,爬什么,赶什么”。 ③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特点。
要点:“咬、捉、拨、爬、赶”的意思都和它们的偏旁有关。“甩”字中的竖弯钩就像是老牛甩出去的长尾巴。
板块二 朗读课文
1.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插图,对照图片自己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朗读。
提示: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互相评价,纠正错误读音,指导正确朗读。
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