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书告身帖》谈颜体楷书艺术
内容提要:‘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这是后世对颜体书法的精辟评论。颜氏楷书具有厚重、恢弘、阳刚、壮烈、雍穆等书艺特点,契合盛唐人们的审美需求(精神追求),成为盛唐乃至整个书法、社会发展史时代精神的体现,为世所重。
《自书告身帖》传为颜真卿晚年墨迹,其丰腴厚重、雍穆典雅的笔情墨意,类似行书的章法布局,充分体现出了颜氏书法的雄强矫健、恢弘壮烈的艺术风貌和审美个性,这是成熟的颜体书法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此帖能较清晰地体现颜氏书写时的精神风貌、笔情墨意、结字特征、章法布局等内容,为后学者临习研究和进一步探寻颜体书法提供了依稀可寻的前辙。
一、《自书告身帖》的用笔方式就是颜体楷书的用笔方式:即用笔的方圆、笔锋的藏露等技法;
二、因字生姿。这是《自书告身帖》及颜体楷书的结字方法,使每个汉字更具艺术表现力,符合汉字总体的审美构成需要,也符合人们视觉的艺术审美需要。
三、以欹反正,使每个字都具有趋动感,这是颜氏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的高度默契和精湛书艺的体现;
四、颜氏结字时通过笔画的轻重、长短与相互穿插,使每个字于虚实中见主从并且相得益彰,构成完美的汉字整体书艺气韵,展示书家雄强矫健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自书告身帖》 颜体楷书艺术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它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与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①因此书法不仅被上下几千年的中国人所钟情,时至今日更为外域人士所瞩目。
我国书法之所以数千年常葆艺术青春,既有赖于汉字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书体的发展、演变,也有赖于历代书法大家的孜孜以求,使书法从实用的层面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成为了书法家个人甚至整个时代、整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寄托。
在数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推王羲之、颜真卿、赵孟 兆页。王羲之世称‘书圣’,可见其书艺之精及后人对他的尊崇程度;他的书法具有强烈的士大夫贵族化气息,精神内敛,使后学者的学习难得要领;加之其书法真迹世已无存,流传下来的王氏书法都是后人的临摹刻帖,从中很难追寻到王羲之书写这些作品时的书写技法及书香墨韵,其贵族化的书风如何表现无从揣摩,学习也就难得要领;再加上后学者的审美情趣参差不齐,难免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庸俗化,‘晋人尚韵’成了可望而难以企及的神往之境。
赵孟兆页的卓越贡献就是重续了王羲之的书风血脉,可以说赵孟兆页是学王书有成的大家,这点从他传世的行书碑帖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后学者可以从赵氏的墨迹中抓到王氏书风的‘蛛丝马迹’,循着赵氏墨迹追寻王氏书法艺术的真境界。赵孟兆页把王氏一派的书风为后学者做了深入浅出的示范,为后学者学习王氏书风广开方便之门——然而正因为门开得太方便了,门槛也就显得很低,似乎任何人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致使自己的书风及王氏书风被后学的低能者搞得庸俗甜熟。
与王羲之、赵孟兆页相比较而言,王羲之的书艺太雅,使后学者可望而难以达到,赵孟兆页的书艺却往往被后学者弄得俗不可耐。颜真卿却在继承王氏书风的基础上,旁及六朝碑刻,广泛汲取民间书法营养,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风,赢得了雅、俗两方面的推崇,世称‘颜体’。
古今评论颜氏书法的言论很多,最著名的当推‘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②; ‘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 ③;‘颜书一扫六朝江左姿媚书风,规循矩削;其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矣!’;④“鲁公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像,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
如公者也。’”;⑤‘颜书物特立兼括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岂不宜哉!’⑥这些评论道出了颜氏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因曾为平原郡太守和封为鲁郡开国公,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氏传世碑帖极多,这些碑帖能充分体现颜氏各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精神面貌,展示了颜体书艺发展的整个轨迹,共同彰显了颜氏书法的厚重、恢弘、阳刚、壮烈、雍穆等书艺精神。因其书法艺术风格契合盛唐时代审美需求,或者说契合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盛唐时期乃至整个书法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为当朝及后世所重。颜真卿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名臣之一,是一位有丰厚文化修养的文士,其书法作品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当朝和历代珍视便不足为奇。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数量据有关文献记载,仅碑刻就有八十八种,连同其他流传下来的书帖,总数在百种以上,现在我们有幸能够看到六十多种,为我们深入了解颜体书法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以颜真卿《自书告身帖》作引谈谈自己对颜氏书艺的粗浅看法,望方家指正为谢。
《自书告身帖》传为颜真卿晚年墨迹,其丰腴厚重、雍穆典雅的笔情墨意,通篇类似行书的章法布局,充分体现出了颜氏书法的雄强矫健、恢弘壮烈的艺术风貌和审美个性,颜氏的‘充分体现唐人的恢弘气度和阳刚之美、壮烈之美’的书艺风格在此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成熟的颜体书法所具有的艺术境界。颜氏传世的碑帖特别是其中后期的碑帖中的书法也能体现出其恢弘雄强、矫健厚重的精神风貌,但由于碑刻经书丹、上石,雕刻、竖立,再历经千余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后世的反复捶拓,其原本的精神风貌已消失殆尽,后学者只能从漫患的碑刻拓本中窥测到颜体书法的间架结构而已,根本找不到他书丹时的精神风貌,更谈不上笔情墨意了。而帖却恰恰相反,尽管经历了千余年,但由于帖易于保存,仍能清晰地体现出其原本的精神风貌、笔情墨意,弥补了碑刻的不足,为后学者临习研究和进一步探寻颜体书法风格提供了依稀可寻的前辙(如图一:碑刻与墨迹的比较)。正如颜氏《祭侄文稿》被后世称作‘天下第二行书’一样,因为我们能从文稿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颜氏书写此帖时的内心悲愤的感情(如图二)。“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与夫人书(颜氏另一帖),迫切而有礼意……” ⑦; “评玩此帖(祭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