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24小时降水量等级划分:

<10毫米 小雨 10~25毫米 中雨 25~50毫米 大雨 >50毫米 暴雨 6、人工降水的方式:A.降温,打干冰;B.凝结核,打碘化银。

第5节 天气预报

1、天气图:它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天气图上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2、天气系统:

A.高压系统: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晴朗干燥; 低压系统: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阴雨天气; B.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

天气: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

天气:降雨,气温升高。

C.台风: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3、移动:锋面—向图上三角或半圆凸所指方向;

气压—在我国,大部分逐渐向东移动。

4、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概念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A.短时间的 B.多变的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气候 某一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 A.较长时期的 B.变化不大的 区别 联系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使得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在比热性质上的差别造成的。

同一纬度,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反之,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此外,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

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B.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

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1、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 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2、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3、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

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 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

向性运动 定 义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引起的局部运动 意 义 7、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 防止落花落果④低浓度促进

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缺点)。应用于:防治杂草。

9、植物茎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茎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10、其他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微量物质。功能:对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在神经系统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

(2)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调节糖代谢,既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病。治疗:注射胰岛素。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比较侏儒症和呆小症:

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腺体 激素 作用 分泌情况 幼年时分泌不足 脑垂体 能控制人的生长幼年时分泌过生长激素 (大脑下部) 发育 多 疾病 患侏儒症 具体症状 甲状腺 (颈部) 甲状腺 激素 成年人分泌过多 幼年时分泌不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足 能促进体内新陈成年时分泌不代谢,提高神经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足 系统的兴奋性 成年时分泌过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甲亢 多 跳过快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巨人症 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肢端肥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大症 肾上腺 (肾部)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胰岛素分泌过能促进人体吸收多 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胰岛素分泌不足 低血糖症 糖尿病 胰岛 (胰脏) 胰岛素 女:卵巢 男:睾丸 雌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雄性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3、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快速而短暂;而体液调节缓慢而持久。

人们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4、神经元

细胞体:含有细胞核(代谢和营养中心)

突起 树突:呈树枝状分布(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一条长而分枝少(一根,外面包着髓鞘,把神经冲动 传离细胞体)

(1)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功能的细胞叫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5、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7、中枢神经系统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8、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1)大脑。

A.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B.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C.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D.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9、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10、反射

(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的反应叫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 (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4)产生反射的过程。

(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它由五个部分组成。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它的特点: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

意义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它的特点: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获得方式 决定因素 参与中枢 意义 举例 先天性行为 先天的,与生俱来 由遗传决定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飞蛾扑火 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获得 由环境决定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适应环境 人读报纸 4、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5、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成后天性反射。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有重要生理扩大机体的反应范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作用。 复杂的生存环境。 永久固定、简单。 暂时、易变、易消退。 由脑干、脊髓控制。 由大脑控制。 例如:吸奶反射,眨眼反射。 例如:谈虎色变。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1、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

(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答案: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

A.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B.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C.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非条件反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5、24小时降水量等级划分:<10毫米小雨10~25毫米中雨25~50毫米大雨>50毫米暴雨6、人工降水的方式:A.降温,打干冰;B.凝结核,打碘化银。第5节天气预报1、天气图:它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等压线:天气图上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2、天气系统:A.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p7mm0tt2g01k8300wxv0h1ll01f5u01c2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