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教学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宋词研究 浙江自考听课笔记(一)

第一章 词 源

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必要前提,词体的成立则是乐曲流行的必然结果。经过三个时间:

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造期。(宋刘梁陈世有新声,但属于清商乐系统。追溯词的起源不能超越隋代。)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竟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唐教坊曲是盛唐乐的总汇,中晚唐俗乐大盛,曲调繁衍。但要注意乐曲发展为词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三,适应社会需要与乐曲要求,长短句曲子词逐渐发展起来,最终取代唐声诗,成为与古、近体诗并行的新诗体。

第一节 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三阶段

先秦的古乐为雅乐,是庙堂之乐。《诗》中的雅、颂就是雅乐诗歌。在战国时衰落。无力与新兴的俗乐争胜,最后不得不沦亡。唐宋时的雅乐只是装点礼仪的模拟品。

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乐府诗就是配合清乐的歌词。清乐之始是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瑟调),或称清商三调(宫、商、角),行于中原。六朝的吴歌、西曲称清商乐(因其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但清乐与隋唐燕乐相比,从容雅缓,音希而淡,入唐后也逐渐衰落,只是一些唐代南方的吴吟越调,还是清乐的余波。

唐宋词的配合音乐主要是燕乐。隋唐时代流行的新乐叫燕乐。燕乐源头上溯到北朝的魏、刘、周。南北分裂造成了音乐上的南北分界。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中原旧乐与西域胡乐融合,并以胡乐为主,逐步形成了与清乐不同的北乐系统。

隋统一后,隋文帝对南北曲进行汇集整理,于雅乐外置七部乐,后炀帝置九部乐。 隋七部乐:国伎(西凉伎) 清商伎 高丽伎 天竺伎 安国伎 龟兹伎 文康伎 隋九部乐:清乐、西凉、龟兹、高丽、天竺、康国、安国、疏勒、礼毕

唐贞观十四年,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使协律郎张文收造燕乐,去礼毕乐。合为唐十部乐。 唐十部乐:燕乐、清商、西凉、龟兹、安国、康国、疏勒、高昌、高丽、天竺 燕乐的主要部分是西凉乐与龟兹乐。 苏祗婆琵琶的五旦七调 四弦:宫、羽、商、角

七调: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第二节 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唐曲分大曲、次曲、小曲。大曲结构复杂、遍数繁多,多至数十遍。小曲是单谱单唱。大曲盛于宫廷,民间多为杂曲小唱。

由乐曲转为词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词调与曲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人依谱填词。 一、 隋曲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认为词起于隋。 二、 唐曲

唐代音乐发达,始于贞观,极于开元、天宝。 唐代的两张曲名表: 1、 太常曲

太常寺是专门的音乐机关,而大乐署是太常寺八署之一。唐十部乐就录隶于大乐署。太常曲对词源意义不大。 2、 教坊曲

教坊曲对词调起源意义重大。

教坊即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玄宗好俗乐,为了不受太常礼乐制度的限制,将俗乐引入宫廷,于开元二年,另设内外教坊。内在蓬莱宫侧。外又分两所,右为光宅坊,左为长乐坊。右善歌,左善舞。洛阳也有教坊两所。从此,教坊与太常并存。太常为政府官署,主郊庙;教坊是宫廷乐团,主宴享。

此外,玄宗在长安西北禁苑内设梨园,这个由他亲训的乐团体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内外教坊与梨园实际上取代了太常寺而成了当时真正的音乐中心。

开、天年间的教坊曲,共324曲。其中杂曲278,大曲46。曲名备载于崔令钦《教坊记》。教坊曲内容丰富,有用于歌

唱的,也有说唱,亦有歌舞,甚至还有扮演戏弄的。用于歌唱的歌词形式有齐言声诗和长短句两种,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有79曲。

另有40余曲,入宋后转为词调。

教坊是供奉宫廷,在中晚唐却出现于社交场所。教坊曲传播机会大增。这种音乐环境和社会环境是词生长所不可或缺的温床。

教坊曲还有二百多曲没有被用作词调,说明曲调转为词调是有条件和选择的。原因如下: 1) 杂曲入词多,大曲入词少,夫大曲演唱繁复,限制过多,不易流行之故也。

2) 词调选用还反映时代风尚。菩萨蛮词调盛于晚唐,盖其曲风行晚唐耳。词依曲作,曲借词行。

第三节 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词体的形成过程

新曲越多,曲调越流行,就越需要为它们配上更多的合乎时尚的曲辞。不断地以新歌辞替换旧曲章,是中晚唐时兴的做好。同时,为新声撰写曲辞,为名曲配上名词也是诗人们乐往的。 但要注意曲辞与词不是同一个概念。唐燕乐曲辞相当多的是“声诗”,依曲拍为句的“长短句”倒是较为后起。 元稹《乐府古题序》论及歌诗之异,其区别为: 一类本徒为诗,“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这就是“声诗”,或称“歌诗”。

一类本备曲度:“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因之准度。”“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这就是曲子词,歌词,或简称词。

近体诗入乐的矛盾:整齐的句式与参差不齐的乐曲始终存在矛盾,尽管入乐时,可以在节奏和歌法上作一些变通,但不能彻底解决,而且乐曲越复杂多变,这种矛盾就越难克服。唯一的出路是探索一种新的诗乐结合方式。 宋人关于曲辞从齐言到杂言演变的解释: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和声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九:虚声说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零:泛声说,

以上说话都不尽当,但实际上都是指出五七言诗式与乐曲的矛盾。以乐定词,声文相从是唯一出路。依曲拍为句是重大突破。

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刘禹锡。其《忆江南》二首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依曲拍为句,打破整齐的诗律,以文就声。就进入了依谱填词的阶段。这是确立词体的开端。经过唐五代与北宋,这种方式日趋复杂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一整套与诗律不同的词律。词体从此独立发展,与诗分流异趋。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谓填词入曲始自王涯:“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

李白词的真伪考证(了解) 宋代黄升(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首录李太白七首,以《菩萨蛮》、《忆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案谓词起义李白。

菩萨蛮曲名见于教坊记,或天宝间曲。忆秦娥词不见于唐五代记载。北宋李之仪《忆秦娥》词自注“用太白韵”,说明北宋后期才传为李白作。且此词与五代、北宋前期的诸篇《忆秦娥》用词都不同。欧阳修、冯延巳、张先似都不知李白之作有前。显然,“箫声咽”一调比他们的词要出得晚,乃托名李白之作。

词源于唐,而大盛于宋。唐词还处于创体和初步发展阶段,尚为唐诗的一个支流。它在燕乐风行的环境里,盛唐时于民间孕育生长,中晚唐经过一些著名诗人之手逐步成熟和定型。这就是词产生的大致过程。与此同时,声诗则由盛而衰,两者是此消彼长。至于要确定哪首词是词体的鼻祖,非常困难。但如果不顾现传文人词多出于中晚唐,而把词体成立时间一味地提早,也是不合实际的。

第二章 词 体

词上承诗,下衍曲。三者源流相继,而界域判然。词体的特点部分由诗体演化而来,但更主要是的是诗乐相生的性质所决定的。

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 第一节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作词与作诗不同,除了有自度曲先撰词再上谱的之外,一般都须先按律制谱,尔后配词。“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所以我们把作词叫作“填词”。

填词用的谱有两类:一类是音谱。谱以纪声,词以示例。一为词谱,分调选词,作为词声律定格。 一 音谱

音谱就是曲谱或歌谱,以乐音符号记录曲调。它是乐师伶工依乐律而制的声乐谱。现存最早的唐乐曲谱是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卷唐曲谱抄本。就在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劫走的六千余卷文物之中。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伯3808号)。

现存的完整音谱,只有姜白石的《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不但声、词俱全。而且有令曲、慢词,声词相配的方式亦比较复杂。是研究宋代词乐的重要艺术文献。

二 词谱

唐时的“乐章文谱”,是有谱有词。宋词谱亦有谱有词。以词谱代替音谱,音谱湮没的原因有二 1)

填词按谱,其意义就是按音谱。填词者就必须知音识曲。柳七、美成、白石知音善律,自可成。但大多数词人却未必能够尽谙乐律,难以尽依音谱。宋之后,音谱失传,所谓按谱填词,就只能是“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 2)

唐宋乐曲的流行大都有时间性,一个曲调的音谱歌法失传,便成绝响。有些词调因有人有作,以文字声律定型下来,于是就能独立流传。

柳、周、姜诸家词在宋代实际上是起到了代替词谱的作用。 第二节 词休的形成——依曲定体

曲词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 词调与近体诗的区别:

1、 有调名 词调名本是曲调名,曲名除了表明音乐内容外,还表示曲调性质与乐央类别。词调以曲调为名,不另取名。

2、 分片 唐宋曲大多为两面。词调分片即由音乐分段而来。 3、 韵位无定

每段音乐分为若干小段,称之“均”。一均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顿”“住”,词调则于此断句、押韵。 4、 句式参差

一均分若干小节,谓之拍。一拍就是音乐的一小节,称之为乐句。词分句与曲拍有关。曲拍有轻重缓急,故词调句有短长,字有多少。

5、 字声结合更加复杂 曲调节奏、旋律是用七音表现的。词调以文字声调与之配合。其用字讲平仄四声,阴阳清浊。 词调的上述特点是依曲定体的结果: 一 依乐段分片

片者,遍也。唐宋时乐曲的一段为一遍。大曲常由数遍至数十扁组成,称之为“大遍”, 其分曲为“小遍”。摘取其中一遍,用为词调,称为“摘遍”。所以,急曲就是急遍,慢曲是慢遍。词调称遍是由大曲、法曲而来的。

现代乐段有多段式,唐宋曲也大多分段,有一至四段四种。以两段的为主。词调亦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种。以双调为主。

1、 乐曲一段而成一调的,称为单调、单遍。单遍词往往起于词初期,其中一些调后来加叠为双调。 2、

乐曲两段而成一调的称双调。双调是词曲的基本形式。前后两段相互对称或对比。前段称上片或前阕,后段则是下片或后阕。乐终曰阕,一阕就是一遍。上下前后之分依乐段,而与词义无关。下为双调词中的一些术语: 重头曲:双调词上下片完全相同,依原曲重奏一遍。其中上下片首句相同的就是重头曲。 大头曲:双调词前后段不同(大都为慢曲),前段短,后段长,前段可以视作后段的头。 换头:双调词如果前后段首句不同,那么后段的首句就是换头。

过遍:双调词后段首句称过遍,即乐曲换了一段之意,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3、

乐曲三段成一调,谓之三叠。三叠词分为两类:一为前两段相同,称之为“叠头曲”,又称为“双拽头”(如水龙吟)。另一类三叠是非叠头的。柳永的《戚氏》,周邦彦的《兰陵王》就是这类。

4、 四段成一调的是四叠。吴文英的《莺啼序》四段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词调。

二 依词腔押韵诗不论古近体,一般是两句一韵。词除了隔句韵外,还出现了韵位或疏或密,甚至疏密相间的方式。密者一句一韵,疏者一均一韵。这种方式因调而异。

柳永的《八声甘州》就是八小段音乐(八均)组成,压八韵。断词时一段均尾都用句号。非顿句的尾字如果有看似压韵的字不算入韵位。

押韵还有个选韵的问题。唐近体中押平韵,词则有平、仄、平仄通押、三声互押、入声独押与中间转韵多种方式。多数词调有具体规定。

词依曲定体,因此韵位的规定比近体诗复杂。但因为词韵分合比诗韵广,词要应歌,所以要求接近口语,就不能死守所谓的官韵。三声通叶、入派三声,甚至可以用方言压韵。这是与诗韵相比重大进步之处。 三 依曲拍为句

诗句大都整齐一律,杂言往往是诗中偶尔为之,整体上还是有固定的字数。词句长短参差。句之长短由曲拍而来。但并不是死板要求一字一音。词在初期,同调同句而字数有出入。说明当时词调没有一定不移之格。歌词与乐段之间有一种弹性,存在一定自由。所谓“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

同时,依曲拍为句还影响到了句法。诗歌五字句为上二下三,七字句为上四下三。而词则比较丰富,不胜枚举。如下例:

四字句上一下一,中二 五字句上一下四 六字句上三下三 七字句上三下四

八字句上一下七、上五下三、上三下五 九字句上四下五、上六下三、上三下六 四 审音用字

自南齐沈、周发明四声后,在永明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近体,以平仄交替对称为基本格式。唐宋词吸收了唐近体的声律美和音乐美。中晚唐词就是以五七言近体加以变化而成的。律调还以平仄为主。

但近体的声律是重吟诵,而词律重歌唱。因此,作词的声律更加严格。要求:合之管弦,付之歌喉。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五音指发声部位:唇、齿、喉、舌、鼻 五声指音阶:宫、商、角、徵、羽。

六律指古乐律的十二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轻、重、清、浊即阴阳声。清、轻字为阴,重、浊字为阳

唐宋词的大多数词牌声律是:大处合拍,细处审音;寻常处讲平仄,紧要处分四声。

第三章 词 调第一节 词调的来源

乐曲流变日繁,词调日新日富。唐宋两代创调的数量,还没有完善的统计。大约在一千调以上。其构成分析如下: 从来源与作者看:有来自民间的;来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官方音乐机构的,有词人自度的。

从音乐成分看:有接近清、雅乐的。有属于隋唐胡部的。有出于燕乐系统的,唐燕乐与宋燕 乐又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部分金元音乐。

从其句式看:长短句为主。也有部分持五、六、七齐言句式。

从运用方式看。大多数是单独运用。也有联章用于转踏、鼓子词。同一宫调多曲调联套用于大曲、法曲的。不同宫调多种曲调联套用于诸宫调的。 词调来源的具体说明:

一 来自民间同前代乐府一样,唐宋词也有不少来自民间。唐宋词所取民间曲并非一般民歌。民间曲是对民歌经过选择、加工后定型下来的。它比一般民歌运用得更广泛。宋民间曲子创作也很盛。柳永《乐章集》中的新调,有些就是市井曲子。

二 来自边地或外域唐代大量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被称为胡部。在初期,往往还用原曲名。后来有些改为汉名。教坊曲中的胡部曲就有作词调的,如《婆罗门》。据传唐著名法曲《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婆罗门》加工而成的。《苏幕遮》本是龟兹乐,《赞浦子》是吐蕃音乐。词调中带“胡”字的往往都是胡部乐,如《胡捣练》《胡渭州》。 唐五代亦有以边地为名的曲调。如《甘州》《梁州》《伊州》等。

南疆的曲调则称为蛮曲,著名的《菩萨蛮》就是开元、天宝年间从云南传入的缅甸乐曲。 宋代外来音乐不如唐代,但也时有流行。词牌《六国朝》就是女真乐演化而来。

三 创自教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唐宋都有教坊。唐教坊除了采民间与外域之风之后,还有部分是教坊创制以供奉宫廷的。如《荔枝香》。北宋教坊又细分为大曲、法曲、龟兹、鼓笛四部。 徽宗崇宁四年,制《大晟乐》,设置大晟府。这是一个位于教坊之上的音乐机关。由它定乐律、制乐谱,交教坊按习,并颁行天下。大晟府创调甚多。

四 创自乐工歌妓以音乐为专业的乐工歌妓往往比一般词人更懂得乐理、乐律。有些还能制调作曲。象《雨霖铃》就是玄宗时乐工张野狐所制。而且这些词曲,便于歌唱,故传唱一时,在民间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官方机构的作品。 五 摘自大曲、法曲 大曲、法曲都是唐宋的大型歌舞曲。一部曲往往有数十遍。词调中“摘遍”之类,即是从大曲、法曲中摘取其美听而又可独立的一遍单谱单唱。《水调歌头》就是大曲《新水调》的开头的一个乐章。

六 词人自度曲(度字在此读duo2 “夺”音)自度者,能制其音调也。度曲就是制曲、作曲。宋代词人中一部分精通音律的就多有自度曲。自度曲作词调有三类: 其一,选制腔,后实词 其二,先撰词,后谱曲

其三,稍改旧谱,另立新名。

第二节 曲类与词调

词调大都由曲调转化而来。

按乐器有异,分为法曲、大曲、慢曲

按均拍不同,分为法曲、大曲、慢曲、引、近、缠令、诸宫调、序子、三台九类。

曲破原为大曲的一部分,可以归入大曲;慢曲与引、近统称小唱,可以归并为小曲或杂曲一类。缠令、诸宫调、序子多流为金、元曲体,极少有转为词调的。唐宋词调的来源,主要是大曲与杂曲两类。 一 大曲、法曲、曲破

1 大曲 大曲为唐宋时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组成。体制宏大,结构亦复杂。

大曲开头是器乐曲,中间和末段有些是舞曲配歌词。作为歌曲的仅是大曲中的一部分。唐大曲歌词多为五七言绝,往往是从名家诗中摘取入乐的。但唐代已经采用长短句为词的大曲。

2法曲 法曲是大曲的一部分,因其融合佛门、道门曲,所以称为法曲或法乐。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法曲。法曲的音乐接近于清乐系统,清而近雅。大曲声流美。二者主要是音乐上的不同。尽管差别很大,但二者的结构体制大至相同。由“散序”“中序”“曲破”组成。开头是一大段散序,“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只动器乐,不歌不舞。中间一大段是中序“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有拍就是应歌的节奏,所以中序开始有舞,部分乐遍有歌。末段名破或曲破。繁音急节,舞旋快速,也有部分歌舞并作。所谓大曲、法曲的歌词,就是用于中序和曲破中的歌遍。

3 曲破 即大曲入破后的部分。曲破的特点就是曲遍繁声,也许正因为声繁拍碎,故谓之破。中序多慢拍,入破后节奏明显加快,转为快拍。故曲破中急曲居多。但据宋大曲考诚,急曲亦有长调。长调也并非尽慢曲。

大曲法曲全套过长,全部搬演极为不易。所以一帮场合就是摘取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单谱单唱,称“摘遍”。词调名中有“摘遍”二字的一般就是这类词调。这些词调虽然还挂着大曲的名,实际上早已独立。大曲几经简省,于是解体,渐渐消亡。 二 令、引、近、慢

大曲以外的单支曲,统称为曲子或杂曲子。因与大曲搬演方式不同而称之为“小唱”又名“清音”“细乐”。 杂曲小唱因音乐和体段不同分令、引、近、慢诸体。都是大曲中某些乐段的名称。一套大曲往往,兼备众体。

1令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岙调短字少,因此,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但有些小调并非小令。《渔家傲》一般为令曲,实则为引曲。 令词大多出于时调小曲,但也有部分出于大曲。(《甘州令》、《凉州令等》)。出于大曲的小令有不少是字多调长。最多的《胜州令》达到二百十五字,但他们仍然是令词而不是慢词。

令曲的特点是节奏较快。许多令曲有同名的慢曲(浪淘沙与浪淘沙慢、甘州令与八声甘州等)。一般来说是令曲字少调短,但《献天寿令》要长于《献天寿慢》

2引引本是古乐的一种名称。引者,导引也。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词调中的引曲,个别来自杂曲,多为自大曲。以引为名的词调约四十个,字数在76-140字之间。一般比小令要长。

3 近近又称近拍。是近拍的省称。近与令、引、慢的区别也在音乐上的体段和节奏上。是指慢曲之后、近于入破的曲调,慢曲用慢拍,曲破用快、促拍,近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乐段。近的字数在71-96字。近与引两类,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一般被视为中调。

4 慢慢即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慢词一般字多调长,但反过来不能说长调都是慢曲。急曲中长调也不少见。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教学总结

宋词研究浙江自考听课笔记(一)第一章词源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必要前提,词体的成立则是乐曲流行的必然结果。经过三个时间: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造期。(宋刘梁陈世有新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p5yc7u0gq35m4y31ezc5v45r56fh1008w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