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测评 十二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建议用时:45分钟
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落,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文化
2.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迁出少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 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200~1 000米且相对高差较小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黄河水患被淹,可见,地形条件是主要因素。第2题,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
( )
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
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位于 (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4.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 ) A.铁路、河流 B.河流、地形 C.铁路、地形 D.耕地、林地
【解析】3选D,4选B。第3题,该城市西北侧有黄河流经,且城区等高线小于200 m,海拔低,是平原地形。故处于华北平原。第4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外部形态沿河、沿地形平坦的地区伸展。故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河流、地形。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6.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
【解析】5选A,6选C。第5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6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加固训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
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 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2)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 )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
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 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
【解析】(1)选D,(2)选D。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第(2)题,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聚集的中间位置。
(2020·安徽联考)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回答1~3题。
1.图示信息显示 (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而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较明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密度接近零,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第2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3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受到流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