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2021学年各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教案: 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封建统治者对小农经济的态度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它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汉代重商型农业模式 西汉时的社会稳定导致人口逐渐增加,人均占有土地下降。人口增多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分析》 3.汉代田庄经济 汉代地主田庄是伴随着汉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历史的必然。大地主田庄也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大量人口,把持一方政治经济命脉,影响到朝廷的政治经济统治,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但是,在社会保障不健全,天灾频仍,战乱不断的东汉社会,地主田庄对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护一方稳定,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稳 1

固东汉统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地主田庄经济在封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4.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5.明代粮食作物生产呈现出的新变化 我国明代以前已形成“南稻北麦”的生产格局。到明代,麦类作物在南方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稻麦轮作制普遍得到应用;水稻在北方的种植区也渐有扩大,北方直隶地区开垦了更多的稻田。宋代以来江浙地区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人称“苏湖熟,天下足”。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由于江浙地区“改良他种”,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反而要仰仗于湖广地区,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明中后期从海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这两种农作物产量高,耐旱抗寒,在比较贫瘠的山地、旱地和滨海沙地都能生长,不与小麦、水稻和桑麻争地。玉米到明末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山区特别是汉水流域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在万历年间传入广东、福建,很快就在闽广和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明末,甘薯种植在淞沪一带获得成功,并推广到京津地区。 ——宁欣《中国古代史》 考查方向 角度 考情分析 2

(1)南宋初年,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2018·北京卷,13] (2)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开发梯田。 [2018·海南卷,3] 中国古代(3)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江南地区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开发,经展的共同原因。[2016·海南卷,8] (1)考查重点:中国济重心南(4)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古代江南地区开发,移 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经济重心南移;精耕[2015·全国Ⅱ卷,26] 细作农业生产模式;(5)唐朝到清朝河南、江苏两地科举小农经济。 考试状元人数变化表反映了经济发(2)教材补充:中国展促进文化兴盛。[2015·全国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卷,27] (1)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17·全国Ⅲ卷,25] 精耕细作(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的农业生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产模式与国至汉代墓葬,有助于研究本区域小农经济 古代政治、经济状况。[2017·北京卷,12]

3

2020-2021学年各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教案: 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封建统治者对小农经济的态度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它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2.汉代重商型农业模式西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p51n7k4886m3qp9xkwe9ersa9ps1u00x8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