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 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 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 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 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③严格要求。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 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并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 告。
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式的问答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 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7.教学组织形的概念、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
31
—多样化教学 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 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 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 师的主导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 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 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要求改革的原因)
个别教学及其优缺点
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 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最早采用)。优点:教师教学的知 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 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缺点: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 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熟练工人的大规模需求。
分组教学及其优缺点
分组教学: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 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授课制更优化,解决其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 主要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 性特点。缺点:(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 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 中和确保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将对教学诸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主要包括: (1).
32
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并重。 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作为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传统强调的教 学形式;后者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体验知识得 以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等,它会给学习主体带来一种更高的价值。 (2)智力因素与非 智力因素并重。在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经验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但 两者所发挥的作用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 出专门的努力。(3).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现代教学中的教师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 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来看也是重要的,只有学会学习, 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在促 进学生一般能力较全面提高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因为创造性已成现 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此外调整内容还包括科学文化基础形式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 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等。 (二)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整体改革实验,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应抓住以下两个主要问题:(1).运用整体性观点, 进行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等的全面改革和实验,使各种教学因素有机地统一协调起 来,形成最佳的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益。(2).提高 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在改革和实验中,必须显示出较高的易为他人所仿效的可操作性, 即抓住教学系统中有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实质性问题进行变革和调整。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此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在课程内容更新上应注意二点:(1).协调好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 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关系。(2).协调好内容要求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各地区、各学校、 各民族,课程内容应有所不同,应体现出多层性,这样统一性和多样性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当前 课程形式的发展,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基本思路是:(1).有效地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 活动的结合。减少必修课时,课程少而精;选修课时要占一定比例,并增设选修学科;课外活动得 到加强,使之更好地配合必修、选修课的教学。(2).提高
33
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在课程体 系中的地位。这三门课程能解决吸收新学科、新知识,课程内容的更新,联系社会实际等问题。(3). 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即把隐性课程纳入到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中来,在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中要有提示,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 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感觉,人类已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也会遭到破坏,没有感觉人 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将遭到破坏。
感觉种类:
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知觉的分类:
不同的角度和标准知觉分类是不同的。
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实际的精准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 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精准知觉可以分类为:对物的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根据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直观教学,使学生产生 良好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感知事物的清晰度,是形成感知觉的基础。使用活 动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对象更容易被感知。重视感知对象的组合,以形成整体知觉。
3)语言与形象结合。
4)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感觉参加活动。 2.注意的分类(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34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五、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到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 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③个体的知只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 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影响注 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主体的精神状态 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 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 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 学运算。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 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 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 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