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模块一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认知的概念、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及其思维的发展。 【讲授内容】
第一节 认知的概述 第二节 早期认知的基础 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难点: 早期认知基础学前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教学时数】 4学时
【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儿童”,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儿童,反映着人生的美丽,激励着生活的信念;复制着人类的希望,传承者人类的文明……
第一节 认知的概述
? 认知即是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对于我的认知) ? 认知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记忆等,而且包括意识、智力、思维、想象等高
级心理过程
?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当前最富包容性和启发性的认知理论。 ? 信息加工理论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 人类的认识能力不仅包括对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人的心理和心理状态的认
识。
?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发现,传统的评估常常导致我们低估儿童的
能力,尤其是婴儿期和学前期的能力
第二节 早期认知的基础
一般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的个体,他们的感觉器官极不完善,然而后来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说法,发现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非凡的能力。
一、视觉
视觉是婴儿所以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对新生儿来说,除了睡眠时间,他们都在积极的运用研究查看环境,收集信息。婴儿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视觉发展非常之快,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一)视觉集中
从婴儿双眼结构来看,婴儿的视网膜、杆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在出生时已经发展的很好,不存在明显盲区。
新生儿最初2~3周内眼肌协调能力差,双眼协调比较困难,难以形成视觉集中。 出生3周后,婴儿开始将时间集中在物体上
在婴儿2岁时,视觉集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可以追随缓慢物体的水平运动
随着婴儿的成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逐渐延长,3~5周的婴儿能对1~1.5米处的物体注视5秒钟,3个月的婴儿能对4~7米处的物体注视7~10分钟。5~6个月的婴儿能注视较远处的运动物体,如天上的飞机。
新生儿视野比成人狭窄。0~5岁的婴儿,其视野在中心线左右250~300内,视线上下为10度。焦距为17厘米
(二)视敏度
新生儿晶状体调节功能差,难以对视觉对象进行有效聚焦,其视敏度比成人差,一般只有成人的1/10,2岁儿童的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
(三)颜色视觉
婴儿自四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 四岁起能将基本颜色与其名称相联系
五岁是儿童颜色视觉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二、听觉
在妊娠20周的胎儿以及具备听觉能力,25周的胎儿可对声音刺激作出身体运动的反应,
28周既表现出惊跳反射——可作为新生儿听觉的预测指标。
听觉敏度:13岁以前儿童听力均差于成人,听力最好的时期:14~19岁,偏好低频声音。
听觉定位:U行发展,出生5分钟既表现出听觉定位,2~3月消失,4~5再次出现。 听觉偏好:偏好女性是嗓音,尤其是母亲的嗓音。鼓励母亲与自己交谈、提供更多的关注和爱,有助于发展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
听觉辨别:2-3个月的婴儿即具有精细的听觉分辨能力。这种辨别能力若能得到持续的强化,即可保持,而不常使用就会消退。婴儿对声音的回应,有助于他们对环境作视觉性、触觉性的探索,有利于他们的社会交往
三、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和触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实验一:注视箱 实验二:偏爱物测验
结果显示:婴儿的视知觉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这一选择性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对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值
重要结论:运动物体能婴儿的注视。其意义在于:A、可以使个体确认环境的安全程度(物体的运动往往与获得食物和逃避危险等因素有关;B、可以使个体准确的认识外部事物。因而具有生物学和认识论上的双重意义。
轮廓的对比度:研究者发现,不管是早期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是较大一点之后对人脸的形象,婴儿更多的去注视哪些保持稳定的不便特征——图形的边缘。这一特性在儿童的形状知觉发展中要持续好多年,有报道称这一特性甚至延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发现对如何指导儿童的学习,如识字教学、算术运算中符号的辨认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适中差异假设:随着年龄的增加,婴儿对刺激物复杂性的偏好也随之增加。婴儿更倾向于“中等复杂程度”的视觉刺激物。所谓中等复杂程度,即刺激物对婴儿来说,一部分是熟悉的,又有一部分是陌生的。这就是“适中差异假设”。——儿童的认知结构总是倾向于接纳中等复杂程度的学习材料。
四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判断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认识。即依靠其他线索将两维成像转译为三维图像的能力
视崖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经典的视崖实验装置,并通过这一实验证